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實習生 尚凱文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山東省曹縣第一中學教師 張道松
作為一名高中美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我始終致力于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當翻開竇桂梅老師的《閱讀改變教育人生》,原以為這是一本聚焦語文教育的著作,卻驚喜地發現其中蘊含的教育智慧,如同一盞明燈,為我的美術教學與教育生涯指引了新的方向,讓我對教育、對閱讀有了更為深刻且全面的認識。而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加入劉新元名師工作室的經歷,也與書中的理念相互映照,進一步加深了我對閱讀與教育的感悟。
2024年,我有幸加入劉新元名師工作室,自此開啟了一段充實而又意義非凡的專業成長旅程。工作室里,劉新元老師特別重視閱讀,將其作為提升教師綜合素養的關鍵路徑,精心打造的閱讀氛圍和活動,成為滋養我們成長的肥沃土壤。這與竇桂梅老師在書中強調的閱讀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不謀而合。
在工作室組織的“心源讀書會”上,劉新元老師常常引領我們深度剖析經典著作,他對閱讀的熱愛和深刻見解,感染著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員。這種氛圍讓我真切地認識到,閱讀不僅僅是個人的興趣愛好,更是教師專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竇桂梅老師所說,閱讀是與偉大靈魂的對話,在工作室的閱讀活動中,我通過閱讀教育經典,與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對話,汲取他們的智慧和經驗,從而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
竇桂梅老師倡導“主題閱讀”,通過圍繞特定主題整合閱讀資源,引導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在劉新元名師工作室,我們也借鑒了類似的方式,開展主題式閱讀與教學研究。例如,在研究“傳統文化與美術教學融合”這一主題時,我們不僅閱讀大量關于傳統文化的書籍,還深入探討如何將傳統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美術教學中。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美術教學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夠從更廣闊的文化視角去引導學生欣賞和創作美術作品。
在閱讀《閱讀改變教育人生》時,我不禁聯想到在工作室參與的一次次教學實踐活動。工作室鼓勵我們將閱讀所得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大膽創新教學方法。在教授《為人生而藝術》專題課時,受書中理念以及工作室閱讀氛圍的影響,我以豐子愷先生“藝術的最高點與人生的最高點相合一”的觀點為切入點,帶領學生閱讀《豐子愷談藝術》等書籍,探尋藝術與人生的緊密聯系。課堂上,我向學生展示豐子愷先生充滿生活氣息的漫畫作品,如《護生畫集》中對生命的悲憫與敬畏,以及描繪市井百態的畫作里蘊含的人間溫情,并結合書中文字解讀背后的創作故事與思想內涵。
學生們在閱讀與欣賞中逐漸領悟到,藝術并非遙不可及的高雅之物,而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能提升生活品質的精神力量。在實踐環節,我鼓勵學生以“我的生活瞬間”為主題進行創作。有的學生用速寫記錄下校園里同學互助的溫馨場景;有的則以水彩畫呈現家庭聚餐時其樂融融的氛圍;還有學生用漫畫形式表達對社會現象的觀察與思考。一位學生在作品旁寫道:“以前總覺得藝術就是技巧的堆砌,現在才明白,藝術是對生活的熱愛與表達,是為人生增添色彩的魔法。”看到學生們從作品中傳遞出對生活的細膩感知與深刻思考,我深刻體會到,閱讀不僅拓寬了我的教學思路,更讓學生在藝術創作中找到了與生命對話的方式。
書中關于教育情懷的闡述也深深觸動了我。竇桂梅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執著,對學生的關愛和期望,都源于她深厚的教育情懷。在劉新元名師工作室,我也感受到了這種情懷的傳遞。劉新元老師對美術教育的熱情,對每一位工作室成員的悉心指導和關懷,都激勵著我更加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他經常鼓勵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獨特之處。在他的影響下,我在教學中更加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我會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和困惑,給予他們及時的幫助和鼓勵,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感受到溫暖和支持。
閱讀《閱讀改變教育人生》,結合在劉新元名師工作室的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閱讀對于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意義。它不僅能夠豐富我們的知識儲備,提升我們的教育教學能力,更能夠滋養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擁有更廣闊的教育視野和更深厚的教育情懷。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將以閱讀為友,不斷充實自己,將閱讀所獲融入美術教學實踐,努力為學生打造更豐富、更有深度的美術課堂,用閱讀之光照亮美育之路,陪伴學生在藝術的海洋中遨游,讓他們在美的熏陶中茁壯成長,真正實現美術教育的育人價值。同時,我也將珍惜在劉新元名師工作室的學習機會,與工作室的伙伴們共同進步,為推動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