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實習生 蹇悅
“一會兒咱們準時入館,請大家保管好隨身物品。”清晨7時許,濟寧曲阜孔子博物館景區入口處,身著專屬馬甲的實習導游李韓梅,正在一一核對游客名單,隨身攜帶的擴音器里傳來略帶沙啞卻又專業的聲音。這一幕發生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為期5天的實習,讓這位來自山東旅游職業學院導游專業的大二學生印象深刻。
日均步行超萬步,連續幾小時站立講解,讓這個曾經認為“導游就是游山玩水”的姑娘徹底改觀。在引導游客“游玩”的過程中,她常常會被問到旅途中的各種細節,而這些細節全都需要自己詳細了解并內化于心,才能分享給游客。
據李韓梅回憶,在趕早起床背講解詞的時候,她內心深處確實產生過動搖,支撐她堅持下來的,是帶團時那些發亮的眼睛,“當游客因聽懂講解而恍然大悟時,當孩子們爭相模仿古代揖禮時,文化共鳴產生的能量,能抵消我身為導游所有的疲憊。”
這是李韓梅第一次正式實習,她的主要工作范圍是“三孔”景區,孔子的更多生平、儒家文化,以及各朝代演變的儒家文化、各種各樣的文化內涵都是要了解的。但在帶團過程中,背講解詞和解答游客的專業疑問并不是最難的,難的是在她預設了很多帶團攻略及突發預案之后,經常會有一些現實的考驗讓她措手不及。
“在孔子博物館”講解的時候,一位老年游客因不熟悉智能手機操作,險些與團隊失散。說到這,李韓梅翻開了手機備忘錄,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游客走失處理流程”“設備故障應急方案”等課堂延伸知識。然而真實考驗到來,往往都是猝不及防的。
“課堂上我們學的更多是理論知識,但現實帶團執行起來是非常不一樣的。”李韓梅回憶,比如在遇到不會使用智能機的老人時,她會在講解之余,帶老人到服務臺進行手把手教學,“五一假期人比較多,如何安撫游客的情緒非常重要。有時我們會遇到要求較多的游客,甚至會遇到一些突發天氣,這些都需要隨機應變。”
經過這次實習,李韓梅對導游這份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手里緊緊捏著剛剛考取的導游證,她對自己將來要從事的職業更添了一絲“敬畏”,“我要繼續努力,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