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人報名,1700人或因各種原因不符合學校要求,學校篩選了1500位,短信通知面測,最后錄取160位,錄取比例接近10:1,不亞于中招特長生考試的錄取比例,更是遠超了南外每年8:1考試的人數。
實際上,不知從何時起,玄外被民間家長稱為南京的“小南外”,玄外之所以如此備受家長推崇,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
一是每年家長對這所學校招生的關注度不亞于南外;
其次,該校歷年的中考成績在全市排名靠前,其中更有七屆中考總均分名列全市第一的好成績;
第三,該校也是玄武區內的唯一一所民辦學校,區內家長 擇校的首要選擇,甚至有家長從小學一年級起就將考入玄外當做是小學階段的主要任務來抓,可見其火爆程度。
第四,玄外是南外之后的另外一種選擇。和南外的搖號面測相比,玄外給家長提供了另外一種相對比較靠譜的選擇,避免了因為需要搖號而帶來的不確定性及風險性。
第五,人氣聚集效應。耀眼的成績,良好的環境,優秀的教師,都會為玄外帶來加分項,這也是玄外備受推崇的原因之一。
第六,自主招生的條件比較苛刻,這也是家長選擇的理由之一,家長認為:招生條件苛刻就會保證同學之間整體素質的整齊。
同樣也是在玄武區屬內,南外也備受家長關注,但畢竟“南外不是玄武區的南外,南外是全南京市的南外”,且兩校的辦學目標和方向并不一致,南外是以出國為主要方向,培養具有“世界胸懷的學生”,而玄外只是針對中考,以培養“讓優秀成為習慣”的好學生,玄外的目標主要還是通過中考,以向六大高中學校輸送人才為主要目標,方向不一致,結果肯定就不會一樣。
在南京,只要稍微有點能力的家長,都有想將孩子送出國的想法,即使是出去見識一下,開拓眼界,增長一下閱歷,那也是極好的。但大部分的家長傾向于孩子在國內上完大學之后,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以及應對問題的能力之后,才會考慮讓孩子出國的問題,而并不是在大學階段就送出國。究其原因:一來是孩子還小,人生觀世界觀還沒有形成,出國后風險不可控;二來是從小學到高中孩子都沒有真正脫離父母獨自生活,缺少獨立生活的經歷;三是每年30-50萬不等的高昂費用,也是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而玄外正好滿足了大家既不需要太早出國,又能享受到很優質的教育資源,而且,通過玄外三年的培養,將來能上到市內頂尖的六所高中,從而通過高考選擇一所好大學,實在是太符合家長的心意了,于是,玄外就這樣火了起來。
未來
這類型題目難度或許不會太大,但絕對要求學生有充足練習以及較高的正確率,同時還要學生具備細心審題的能力,方能滿足考試的需要;
未來,民辦學校的面試題目會隨著參考人數的增多而增多,而面試的題目涉及的知識更多,必須要求學生要有大量的課外閱讀及豐富的百科知識儲備,尤其是涉及到南京本地的一些歷史、文化知識,尤其要掌握。
包括鼓樓實驗、玄外、秦外等在內的民辦學校,給了家長更多的選擇,從這幾所學校最近幾年的報名來看,其火爆程度不亞于甚至超過南外,生源質量也會逐年上升。但未來一段時間內,南外仍然會處于扛把子地位,無可動搖,這是南外自身的屬性、外在的光環及每年取得的成績所帶來的,與其他無關。
時間:上午8:00
地點:玄外大門
時間:上午10點
地點:玄外大門
下面是大家最關心的面試題目:
面談安排:7:45進校園,操場排隊進教室,8:30左右開始面測
面談時間:1.5小時
面談形式:ppt答題,現場發筆答題
涉及科目:語數外、物理化學、百科均有涉及
面談部分題目(學生回憶版)
1、古詩詞填空《飲湖上初晴后雨》
2、磁懸浮列車的原理
3、六朝是哪六朝,南京是哪六朝古都
4、秦淮河是什么河的分支
5、畫圣,詩圣,書圣分別是誰
6、人類首次證實地球是圓的(問時間還是問是誰發現的)
7、有關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例子
8、看短文,然后回答問題:世界上最輕的膠,介紹氣凝膠并回答相關問題
9、文言文 《論語》管仲相桓公
10、 烙餅,一次烙4個餅,烙正面和反面時間不同,烙50個需要多長時間
11、圓的應用(內切正方形、鐘表)
12、找規律做題
13、濃度問題,有一瓶酒,酒精的濃度為36%,加一點水后變成30%,再加一點變成24%,問第二次加的水是第一次的幾倍?
14、科學實驗:瓶子裝滿水,在瓶子底部戳三個洞,三個洞的射程長短不一,看圖,問哪個圖是正確的?
英語作文3篇:
1、給你玄外地圖,要求寫清楚怎么走,不少于6句話;
2、給外國朋友Mike寫信
3、如何讓我們的城市整潔又漂亮,不少于8句話;
語文作文:
介紹南京小吃,利用各種修辭手法,不少于200字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