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總有一些人,他們以歲月為筆,以汗水為墨,書寫著對教育事業的忠誠與熱愛。從青春年少到不惑之年,他們將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學校,用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為...
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總有一些人,他們以歲月為筆,以汗水為墨,書寫著對教育事業的忠誠與熱愛。從青春年少到不惑之年,他們將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學校,用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為莘莘學子點亮希望之光,溫暖求知的旅程。
孫彤宇,便是這樣一位在教育領域默默耕耘了二十六載的追夢人。他始終秉持教育家精神,幾十年如一日,從山東外事職業大學的基層員工,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成長為一名管理經驗豐富的校級領導。他用汗水和智慧書寫了一段關于希望與奮斗的動人故事,用堅守和奉獻詮釋了教育的真諦。
青春年華的教育憧憬:希望的火種悄然種下
1999年,孫彤宇懷揣對教育事業的無限憧憬,踏入了這所新生的學校——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那時條件十分艱苦,但他沒有絲毫退縮。他深知,教育是點燃希望的火種,而自己肩負著為學生點亮心燈的責任。
孫彤宇從學校基層崗位干起,先后擔任輔導員、保衛科長、學生科長等。在每一個崗位上,他都全力以赴。作為輔導員,他堅持“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在保衛科長的崗位上,他以高度的責任心,確保校園的安全與穩定;擔任學生科長期間,他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積極推動五育融合。
2001年,各高校招生工作逐漸市場化,孫彤宇憑借著出色的溝通能力和對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被抽調負責招生工作。他就像一位耐心的引路人,面對家長和學生的各種疑問,總是能條理清晰、深入淺出地解答,用真誠和專業贏得了考生和家長的信任。孫彤宇也因此成為了招生咨詢團隊中的“王牌”。
“我們要像‘雷達’般靈敏,及時‘排雷’,防患于未然。”回憶奮斗歷程,孫彤宇如此比喻。在隨后的幾年,他更是主動出擊,帶領招生團隊深入各地進行招生宣傳。不畏嚴寒酷暑,直面困難挑戰,奔波于棗莊、青島等省內各個學校。在招生團隊中,他的業績始終穩居前三名,多年的努力也為學校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事業路上的披荊斬棘:希望的火焰熊熊燃燒
2009年,憑借在招生工作中的出色表現,孫彤宇被任命為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的招辦主任,全面負責學校的招生工作。此時的學校,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任務也日益艱巨。孫彤宇深知責任重大,他兢兢業業,精心策劃每一場招生宣傳及宣講活動,認真分析每一組招生數據,力求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學校、選擇學校。
2015年,孫彤宇又迎來新的挑戰:在負責招生工作的同時,也負責就業、認證、繼續教育等工作。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嚴謹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他深知,就業是學生的根本,也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他積極引進各種實用的職業資格證書認證考試,要求學生人均至少考取兩個證書。在他的推動下,學校先后獲得了教育、工信、人社等多個權威部門的考點資格,為學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考證渠道。
在他的辦公室里,有這樣一張作息表:
早上6:30:辦公室巡檢
上午8:30:例行會議
上午9:30:實習方來訪
上午10:30:接待企業客人
下午2:00:走訪企業
下午4:00:探望學生
晚上10:00:整理資料
孫彤宇忙碌的身影,是教育奉獻精神的生動寫照。他沒有寒暑假,也沒有節假日,常常顧不上吃飯和休息,一年365天,只有春節才有片刻喘息。他的身體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但卻從未有過一句怨言。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為學校招到更多優秀的學生,助力學生更好地就業。
在多領域的管理工作中,孫彤宇勇挑重擔,帶領團隊砥礪奮進,讓希望的枝葉日益繁茂。2009年至2019年的十年間,學校的招生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生源質量穩步提升,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2018年,學校成功獲批為國家首批職業本科大學,并正式更名為山東外事職業大學,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身體抱恙中堅守崗位:希望的根脈愈發堅韌
2019年,孫彤宇被任命為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副校長,分管招生、就業等工作。此時的他,憑借多年積累的豐富教育管理經驗,迅速將招生與就業工作深度融合,構建起一套高效協同的“全鏈條”服務體系。
在招生環節,他精心布局,注重選拔那些既有潛力又有志向的學生,為學校筑牢優質生源基礎。
在就業環節,他主動出擊,積極拓展就業渠道,與眾多知名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確保畢業生能夠順利踏入職場,開啟職業生涯。
在長期的工作中,他經歷了夏季長時間站立、冬季四處奔波受涼以及長期壓力和勞累帶來的身體不適,雖然經過治療,但腰部癥狀仍未完全康復。
在他辦公室墻角的理療儀旁,一盒盒止痛藥說明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無聲訴說著他與疼痛相伴的歲月。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沒有耽誤過一天工作。
希望的花朵下是堅韌的根脈,成功的背后是執著的堅守,無悔的付出。孫彤宇就像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緊緊地釘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學校的發展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二十六載的深情厚誼:希望的未來無限光明
二十六年的時光,如白駒過隙,孫彤宇從20歲的青春少年,變成了一位深受師生愛戴的學校領導。他見證了學校從小到大,篳路藍縷,直到如今擁有兩個現代化校區的巨大變遷,也見證了學校從專科層次到職業本科大學的輝煌時刻。
“我的青春,最好的年華,全部獻給了山外大。”孫彤宇深情地說,“對學校的感情,已經刻在了骨子里,融入了血液中。學校就像我的家,同事們是我的家人,學生們是我的孩子。”
在工作中,孫彤宇始終秉持教育家精神,將個人的理想信念與國家的教育事業緊密結合。他以“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情懷,將教育視為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的重要使命。他堅信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靈魂的塑造,用“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影響著每一位師生。
目前,山東外事職業大學招生規模連續三年突破萬人,畢業生就業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孫彤宇積極推動校企合作,通過與多家知名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為學生創造了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他積極探索產教融合的新模式,希望借助產學研的深度融合,為學校打造一個創新發展的“硅谷”。
在他的心中,學校早已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他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定要相信自己的選擇,認定的事,就好好干。只要付出了,就肯定有回報。要有目標,有精神,堅信希望就在前面,沒有捷徑,要腳踏實地地去干,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孫彤宇寄語每一位山外大人。
孫彤宇的故事,是一部充滿希望與奮斗的勵志篇章。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執著,更是教育家精神的生動體現。采訪最后,孫彤宇表示,將繼續堅守在教育崗位上,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堅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腳踏實地地去干,就一定能夠實現建設中國一流職業大學的夢想。他的這種信念,正是教育家精神中“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現了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心。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