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入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政校企’研討交流座談會”在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召開。北京大學地空學院黨委副書記陳云超、團委書記葉茂源,阿魯科爾沁旗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呼和巴拉、政協...
日前,“深入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政校企’研討交流座談會”在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召開。北京大學地空學院黨委副書記陳云超、團委書記葉茂源,阿魯科爾沁旗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呼和巴拉、政協副主席陳育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座談,旗政府副旗長閆雪濤主持會議。
會上,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礦源智探,地空先行”項目組重點展示了基于高密度臺陣構建的礦區結構模型、InSAR形變監測預警系統及新圈定的金屬礦靶區成果圖件。
陳云超表示,該項目是高校黨支部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科技攻堅效能的生動實踐。閆雪濤認為,本項目為政校企協同破解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難題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北疆模式”。會上,雙方圍繞“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機制”展開深入討論,計劃共同構建“政府主導需求—高校攻關技術—企業轉化應用”的合作鏈條,為北疆資源安全保障與綠色礦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項目組在礦區周邊布設地震儀
據介紹,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通過“礦源智探,地空先行”項目,構建“黨建領航、學科交叉、數據驅動、實踐賦能”四位一體的政產學研協同機制,在祖國北疆詮釋了新時代地球物理學科青年“把論文寫在礦場一線,用創新守護資源安全”的使命擔當,為智能化找礦突破與綠色礦山安全運維注入新活力。
為此,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組建“礦源智探,地空先行”項目組,前往阿魯科爾沁旗,聯合內蒙古乾澤豐礦業有限公司開展“主動與被動地震探測技術結合的高密度流動地震臺陣助力礦產勘探與安全生產”項目建設,以黨建引領科技報國,以創新驅動資源保障,協力譜寫新時代科研報國的青春華章。
該項目通過在哈布特蓋礦區布設96臺單分量地震計,形成點間距150米的二維臺陣,實現深部礦體結構三維高精度成像。同時,項目組充分發揮地球物理交叉學科優勢,應用InSAR技術監測礦區地表形變,推動傳統勘探轉向“找得到礦、判得準險”的智能勘探新范式。
經過前期踏勘與試驗性測線布設,該項目于2024年12月16日正式啟動高密度流動地震臺陣觀測任務,覆蓋礦區2.45平方公里重點地質帶,通過主被動震源協同激發,開展為期30天的連續觀測。日前,項目組已利用人工錘擊主動震源信號、背景噪聲被動源信號,應用面波成像技術,成功構建礦區0-500米深度三維地震波速度結構模型,并實現淺表30米以內隱伏斷裂帶與潛在礦化蝕變區定位。(王韜智)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