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通過這種經常性的學習、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教育形式,去感受老一輩革命家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這是永遠不會過時的,我們要常學、常感、常悟。”
9月30日是我國第十個烈士紀念日。記者獲悉,北京建筑大學日前舉行了以“尋訪香山革命舊址 感悟初心使命”為主題的沉浸式主題實踐教育活動,40余名研究生學生骨干前往香山革命紀念館、雙清別墅等場館,在“行走的青春思政課”進程中,回顧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全國勝利以及黨中央籌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篇章。
北京建筑大學學生利用假期走進香山革命紀念館等地參觀。受訪者供圖
該校經管學院研二學生瞿少白告訴記者,走進歷史發(fā)生地、沉浸式緬懷革命先輩是學校歷來的傳統(tǒng),“每年都會組織學生來到這里,會根據(jù)主題不同,每次設計的路線略有不同。”五四青年節(jié)時,學生們會去北大紅樓、李大釗故居、新青年編輯部等地參觀;12月9日時,會從國家植物園的一二·九運動紀念亭出發(fā),一路走到香山革命紀念館。
事實上,這已經是瞿少白第五次來到香山革命紀念館參觀學習。“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瞿少白告訴記者,第一次來到這里時主要滿足對紅色場館的好奇、增進對紅色印跡的了解,來得次數(shù)多了之后,對這段歷史的認識也有了新的理解,還在一次次參與活動中,將自己的認識理解傳達給新的同學。
“雙清別墅是黨的第一代領導人進京趕考的第一站,他們從河北西柏坡出發(fā),進入北京城,最開始的辦公地點就是這里。別看毛主席在這里工作的時間并不長,但這段時間發(fā)生了很多大事,對后來新中國的成立來說,是一段非常關鍵、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光。”瞿少白說道。
北京建筑大學學生認真觀看實物展品和歷史資料。受訪者供圖
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研二學生馬得俊是第一次走進香山革命紀念館等地參觀,“以前都是從書本上、影視劇中了解這段歷史,從來沒有深入到實地去參觀過。” 他向記者細數(shù)這次參觀中了解到的歷史知識:這里是“五大書記(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居住和開會的地方;語文課本上毛主席的那首著名的“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七律詩,是在這里寫的;“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也是從這里發(fā)出的。
記者了解到,除了參加統(tǒng)一的學習,馬得俊還利用周末時間走上天安門城樓,“站在那里,就會感受到祖國的日益強大,想到在這里發(fā)出‘新中國成立了’的歷史瞬間,想到現(xiàn)在每一個人的幸福生活不是自然而然來的,而是革命先輩們奮斗而來的。”
馬得俊表示,自己還計劃在讀研期間走進更多紅色歷史場館,比如北大紅樓、陳獨秀故居、宋慶齡故居等等。他表示,“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通過這種經常性的學習、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教育形式,去感受老一輩革命家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這是永遠不會過時的,我們要常學、常感、常悟。”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聯(lián)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fā)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