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清華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迎來3000余名新生,開學季隨之到來。不同以往,今年清華園迎來最后一批90后,此外有428名00后。
8月23日,清華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迎來3000余名新生,開學季隨之到來。不同以往,今年清華園迎來最后一批90后,此外有428名00后。
看著00后青澀的臉龐,70后、80后、90后們感慨萬千。80后被稱一些人稱作“垮掉的一代”似乎還是不久前的事,00后都開始批量進入大學了。時間永遠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它將被注視者轉化成注視者,將懵懂幼兒撫育成躊躇滿志的少年。
“前輩”們大可不必傷感,說什么“一代新人換舊人”。因為時間是公平的,“八九點鐘的太陽”終究要升到頭頂,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責任與榮耀。更重要的是,新一代年輕人不是來“爭寵”的,他們是以奮斗者的身份登上舞臺。
這屆清華新生里有兩位“名人”。一個叫魏祥,來自甘肅,身患先天性脊柱裂等疾病,雙下肢運動功能喪失。一個叫龐眾望,來自河北,其母親因先天性脊柱裂導致下肢發育不全,其父親患有精神分裂癥,他自己患有先天性疾病。他們“出名”時都還沒有進入清華校園,但他們絲毫不愧“自強不息”的清華精神。新生里應該還有一位“隱形名人”,他的父母在桂林開一家小小的米粉店,最近因送兒子上清華而歇業五天,成了一件網絡的“小確幸”。
這些來自底層的,乃至曾遭遇命運不幸打擊卻從未放棄的少年,感動了整個社會。人們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更祝愿他們有一個燦爛的明天。龐眾望在日記里寫過:“既然苦難選擇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給苦難,把笑容交給陽光”。誰敢因為年齡而看輕他們?奮斗者是不問年齡的。
最近社交網絡上開始流行保溫杯,把它當成“中年人的標配”。緣起只是一位曾經的搖滾鼓手,年過半百后端著保溫杯拍了張照片。從表面看,搖滾和保溫杯在精神上似乎是一對反義詞,一個象征著年輕叛逆,一個象征中年守成。但鏡頭拉近你會發現,保溫杯背后不是苦大仇深,也不是萎靡不振,而是與年齡和解的灑脫。就像“88年出生的中年婦女”引發的群嘲與自嘲一樣,“中年人的保溫杯”也不是消極的。誰說端著保溫杯的人就不能搖滾呢?別忘了,趙明義和他的伙伴們馬上就要開演唱會了。
年輕的奮斗者已經入場,不再年輕的奮斗者仍在堅持,這才是最理想的局面。其實隨著技術和醫學的進步,“中年”“老年”的定義應該修改了。整個社會中,“勞力者”越來越少,“勞心者”越來越多,而“生龍活虎的中年人”應該成為常態。何況,能阻止一個人奮斗的,從來都不是年齡或者身體,“休將白發唱黃雞”。
在一茬接著一茬的奮斗者身上,不信命是他們共同的底色。無論對個人、家庭還是國家來說,這種生生不息的拼搏精神永遠都是最可貴的。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