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老師能成為第三批航天員中的首位荷載專家,對北航人來講,是理想照進現實之旅,我們很多人心里都懷著一個‘飛天夢’。”
5月30日9時40分許,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當大屏幕中傳來神十六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的消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沙河校區詠曼劇場內響起長達30余秒的掌聲,隨后學生們齊聲喊道,“空天報國,敢為人先,筑夢航天,強國有我!”
在此次執行航天任務的三人乘組里,就有他們的“導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教授桂海潮。北航宇航學院黨委書記劉睿表示,桂海潮能夠成為航天員執行飛天任務,對北航的學生們來說,是“理想照進現實之旅”。
5月30日,學生們搖旗祝福航天員們順利升空。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攝
心情有如“主場作戰并取得勝利”
當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組織兩校區師生收看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直播,共同見證歷史時刻。上午,在觀看直播之前,在沙河校區的詠曼劇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教授黃海現場做《中國載人航天與北航》為主題的報告,他系統地講述了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實踐。
9時10分左右,直播開始,當大屏幕上出現桂海潮坐在飛船艙內的畫面時,坐在臺下的學生們不斷舉起手機拍攝。倒計時五分鐘時,桂海潮和身旁伙伴緊緊握了握手……航天員們的這些動作細節讓臺下學生興奮不已,會場里不時傳來笑聲。看到畫面中的人們揮舞小旗,學生們也舉起手中的小旗搖動起來。
“5、4、3、2、1!”倒計時十秒時,學生們跟著一起倒數,火箭升空的過程中,全場鴉雀無聲。“很舒服”,聽到航天員講述自己的感受,臺下這才發出笑聲,學生們的表情也有所放松。“坐火箭太爽了”,直播中,桂海潮的一句話再次引發全場學生的笑聲。
記者了解到,北航經常會組織學生們觀看火箭發射直播,而這次的直播活動顯得格外特殊,學生們戲稱這次是見證“導師去太空出差”。在觀看現場,宇航學院副院長師鵬感受到了與以往不同的氛圍,“以前我們更多是看航天技術,見證國家航天發展,而這次,我相信在座的學生跟我一樣激動,我們自己培養的本碩博并留校的人才能夠成為我國首位載荷專家進入太空,這種激動是完全不同層次的,就跟主客場看球一樣,今天我們是主場作戰并取得了勝利。”師鵬感嘆道。
在火箭從發射至入軌的十分鐘內,全場學生全神貫注,鴉雀無聲。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對學術嚴謹,對學生愛護,是一直懷揣“飛天夢”的老師
穩重、對學術嚴謹、熱愛航天事業、高度自律是宇航學院師生們對桂海潮的印象。在宇航學院2022級博士生殷文喆的描述中,桂老師“嚴格而不嚴厲”“治學嚴謹卻從不擺架子”的青年教師形象更加具體。
“他像學長一樣,在糾正我學術問題的時候,我有時候會反駁他,他會很耐心地告訴我哪里出了問題。”殷文喆說道,老師在求學與工作中的嚴謹、努力,也對自己產生了很大影響。
宇航學院副教授鐘睿是桂海潮所負責的一個課題組的成員,也是他的師兄。早在十幾年前,兩人進課題組時便相識,桂海潮給他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小伙子皮膚黝黑,看起來很健康”。相處下來,這位在學術上嚴謹的青年教師在體育鍛煉方面也非常自律,在校園里常常看到他跑步的身影。“這也是他能入選航天員的原因,首先,他的身體素質非常過硬。我也想對桂老師說,你放下一切負擔完成任務,地上的事兒,師兄弟幫你做。”鐘睿笑著說道。
5月29日,在一個交流群內,桂海潮感謝學生們的祝福。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他的高考成績非常好,北航只是他的選擇之一,但他還是堅定地選擇了北航,選擇了宇航學院,因為他一直懷有飛天夢想。”宇航學院黨委書記劉睿介紹,一直為夢想而努力的桂海潮不僅取得了非常好的學術成就,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非常關心,即便在航天培訓期間,還不忘抽時間詢問學院一名生病學生的身體狀況,關心如何幫助這名學生做進一步治療。
據北航提供的資料,航天員的選拔過程極其嚴苛,對身心綜合素質都是極大的考驗。經過初選、復選、定選三個階段的重重篩選,桂海潮從約2500名候選對象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三批18位預備航天員中的4名載荷專家之一,也是唯一來自高校的載荷專家。在此后的2年多時間里,桂海潮又經受了8大類、200余項科目的嚴格訓練和考核,終于為“上天”做好了萬全準備。
“桂老師能成為第三批航天員中的首位荷載專家,對北航人來講,是理想照進現實之旅,我們很多人心里都懷著一個‘飛天夢’,在夢想的支持下,桂海潮成為了圓夢的代表,讓我們對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有了更堅定的信心和決心。”劉睿感慨道。他希望桂海潮在空間站的這段時間,能夠有同地面交流的機會,進行生動的“天地教學”。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