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勞動節到來之際,天津大學將勞動課堂搬到“田野”,在園林勞動導師的指導下,在該校校園的10畝農作物種植基地內進行種植體驗。
翻地、種花、采藥……在今年的勞動節到來之際,天津大學將勞動課堂搬到“田野”,在園林勞動導師的指導下,在該校校園的10畝農作物種植基地內進行種植體驗。
據介紹,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10畝農作物種植基地劃分出12塊學院勞動“責任田”,針對學生們開發了《農作物種植體驗》第二課堂課程。在課程中,學生們將進行翻松土壤、平整土地、播撒種子、澆水灌溉,并學習種植毛地黃、石竹、大花金雞菊、板藍根等花卉、藥材,了解植物生長習性和養護辦法。
學生們在學習如何翻松土壤、平整土地。 受訪者供圖
“種地的學問很多,我學會了怎樣翻土、怎樣使用釘耙,也知道了怎樣澆花效率更高。”天津大學材料學院碩士生褚倬銘說道。這些植物將由各學院學生長期養護,開花之后將被移栽到學校各處景觀和花壇綠地,作為學生勞動成果來裝點美麗校園。
同時,該校學生們還參與了國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周邊的草坪種植和樹木養護工作,以及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的中草藥種植體驗區“百草園”的種植活動。板藍根、決明子、蓖麻、雞冠花、紫蘇……師生一起體驗中藥材種植和炮制原理。
學生們學習播種。 受訪者供圖
“板藍根喜光、怕積水、喜肥,大家播種后覆土1-1.5厘米最適合種子生長。”作為“百草園”勞動指導教師和《中草藥種植與文化創新實踐》通識課主講教師之一,藥學院教授李霞現場教學生們培植板藍根。李霞表示,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同學們在勞動中求知健體,感受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天津大學自2019年起,將每年4月最后一周定為“天大勞動周”,將5月定為“勞動教育月”,依托學校公共空地、苗圃、學生社區等共享資源,建立了“農耕園”“百草園”“樂農園”“廚藝園”等30余個校內外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開設了《大學生勞動教育》《農作物種植體驗》《中草藥種植與文化創新實踐》《勞動青春、藥滿北洋》等貫通一二課堂的勞動教育課程,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農作物種植體驗、中草藥種植、果實采摘、廚藝比拼等活動,讓“下田種地”成為了天津大學勞動教育實踐的特色傳統。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