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能是唯一讓馬云“恨”過的老師,他引以為傲的英語課,他給打了59分。但就是大學里這次唯一的不及格,馬云銘記至今。半個月前,浙江大學醫學院,一場告別會安靜舉行。這是葉東煒老先生遺體捐贈的告別...
他可能是唯一讓馬云“恨”過的老師,他引以為傲的英語課,他給打了59分。但就是大學里這次唯一的不及格,馬云銘記至今。
半個月前,浙江大學醫學院,一場告別會安靜舉行。這是葉東煒老先生遺體捐贈的告別儀式,親友、同事手持白菊,和他一一道別。兩邊整齊擺放的花圈里,其中一個寫著“沉痛悼念葉東煒老師,學生馬云敬挽”。
葉東煒是杭州師范大學的首任外語系主任,9月26日因病去世,享年87歲。按照生前遺愿,家屬捐獻了他的角膜、大腦、遺體。10月11日,西湖區紅十字會和文新街道、德加社區紅會工作人員一起上門慰問葉老家屬——邵大珊奶奶。關于葉老的故事,被我們慢慢了解。
長在戰火紛飛的革命歲月
愛書藏書
衣著質樸的邵奶奶客客氣氣地迎我們進門,不大的房子里一整排滿當當的書架。“他是他攢的,一點也舍不得丟。”邵奶奶無奈又愛惜地說著,“他自己和兩個孩子上學時候的書本、試卷現在都全存著。”
溫馨的小屋里隨處可見家人合影,一張張被放大洗印的全家福、滿抽屜的功勛獎章,無言訴說著一個小家的幸福和老一代革命者、學者的崢嶸歲月。
葉東煒出生于1932年,戰火紛飛的年代里他自幼失去母親,隨外婆逃難到上海,青年時就接受進步思想。1949年4月葉東煒入黨,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在上海成立,他毅然報名參軍。
10月初,葉東煒隨劉鄧大軍出發,坐火車經武漢到汩羅,改乘船到益陽,沿川湘公路徒步行軍,全程7000里,歷時三個月到達重慶。期間,多次傾聽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親自講課。這段經歷,更加堅定了他奉獻黨的事業、忠誠于黨的信念。到重慶后,他被分配加入到艱巨復雜的接管工作。
也正是工作期間,他遇到了一生摯愛——邵大珊,并讓她成為了他的妻子。回憶起戰爭年代的愛情,邵奶奶臉上不由流露出少女般的嬌羞。
給馬云的59分
多年后他明白,是老師點醒我
1957年,葉東煒響應向科學進軍號召,考入天津南開大學,先后在天津外語學院、杭州師范大學、樹人大學等多所院校任教,桃李滿天下。
學生馬云曾在演講中說過,“這輩子我曾‘恨’過一個老師,是我上大學時,我曾經為一門課自豪,就是英語口語,但是這位老師給了我59分,讓我補考。”
這位嚴師就是葉東煒。當時馬云很不服氣,葉老師給他看試卷,“那你把能加的這1分找出來”,事實是結結實實扣了41分。
1988年夏,文一校區,馬云(二排右二)與外語系老師葉東煒(一排左四)、沈昌洪、吳曉維、張毅及同學的畢業照
十多年之后,馬云理解了老師的用心:那個時候我的自傲,覺得自己牛逼大了,沒有人點醒我,但是這個大學里面唯一的不及格一直記到現在。
少時馬云在送給葉老師的畢業照上這樣寫道:“承蒙您四年的幫助和指導,我永記心懷。十年后,我們將再度相會,祝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上課還要帶鏡子的“邋遢”老師
教學中一絲不茍
得知老師過世的消息,師門群里的學生們紛紛緬懷起葉老先生。那是以夢為馬的樸素年代里,天之驕子的大學生與一位“邋遢”、嚴格又和藹的老師的往事。如今他們也已經年逾半百了。
葉老師既是嚴師,亦是慈父。私底下,同學們都喜歡親切的喊他“老葉”。
一位80年代的學生姚彤華同學記得曾經這樣描述過老葉:“He is a kind man. He usually wears short trousers. Sometimes he cleans the blackboard with his shirt.”
老葉喜歡穿短一截的長褲,一雙灰蒙蒙的黑皮鞋總是忘了擦,鞋跟磨得剩下薄薄一層,褲腳處露出洗得有些發黑的白襪子一截。
老葉的白襯衫、夾克衫、毛線衫也總是灰蒙蒙的——他上課上到興起,總是忘記了放在講臺上到黑板擦,右手袖子擦完,還不夠干凈,又換左袖子擦。
有位后來也成為老師的學生說,“畢業很多年以后,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學校多功能教室白板上開始有了一種黑水筆。提起筆,我不禁會想起葉老師,他會不會還是習慣自然地拿袖口去擦,這樣師母可是洗不掉的呀!”
其實在忘我的教學中,老葉也不總是那樣不拘小節。
外語系851班的虞錢江記得,師院第一節語音課的下課后,我在教室門口穿好鞋子,剛走出教室,老葉就把我叫住了:John,你是紹興人吧?我著實吃了一驚,但也竊竊自喜,以為剛到杭師就碰到個老鄉老師,忙回答說:我是諸暨人屬紹興地區。老師您怎么知道的?您也是紹興人?
葉老師說你一開口我就知道你是從越劇故鄉來的,你們紹興人有幾個音是不分的,一個是半元音[w]、摩擦音[v]分不清;另一個是卷舌音[r]、后舌音[n]和側舌音[l]也不分,所以你以后要特別注意,要多聽多練。說罷拍了拍我的肩膀,許是勉勵的意思。
受過師院外語系的同學都知道,老葉在語音教學實踐中頗有自己獨到的地方,比如他的語音課,會在講臺上準備一些小鏡子,讓前后鼻音分不清、舌齒音不清爽的同學跟著他對著小圓鏡的模樣反復練習,細細體會其中的細微區別。
在領讀英語詩文時,葉老會用他的右手掌合著詩文的抑揚頓挫,輕輕重重地敲打著講臺,時而又搖頭晃腦,非常投入。他鼓勵同學們學他的樣子跟著節拍敲打自己桌面,他說這樣才能揣摩語音的變化,掌握語句的節奏,體會詩句的魅力。
住院時堅持讓實習護士打針
“要多給年輕人機會”
為醫學研究捐獻遺體器官
退休后,葉老保持著天天學習的習慣,樂于接受新鮮事物,還常常使用“淘寶”、“滴滴”,也學著手機點餐,他說,不能落后于時代。81歲時,他將譯著匯集成35萬字的《小草集》。
在浙醫二院住院期間,葉老師也身體力行著為人師者的本色。不少護士都記得,別的病人都希望甚至要求資深護士來打針,葉老卻主動鼓勵實習護士來打針。老年人血管脆,容易跑針,實習護士手生再加上緊張,有時打完后葉老手腕一塊塊烏青,奶奶看了很是心疼。他卻說,“不要緊的,我這一把年紀,給孩子們練練手,要多給他們機會。”
幾年前,一次嚴重的手術,家人一度以為葉老挺不過來了,葉老提出了希望捐獻遺體、器官的想法,為中國偉大的醫學研究做一些微薄的貢獻。他還叮囑老伴兒不能總讓兒女操心,“他們工作忙,不要耽誤。”(葉老兒子為駐英國大使館外交官,女兒是聯合國的同聲傳譯)
葉老師走了,他作為老一代學者的質樸、敬業、奉獻精神則早早地鑄進了一代一代學生的心里。
一位學生寫下了這樣的留念:
“一輩子兢兢業業奉獻黨的教育事業,桃李滿天下,培養了許多優秀學子,教育一雙兒女成為國家外交棟梁……最敬愛的葉老天離開了最有愛的家人,也永遠離開了即使在大雪天的晚上也放心不下、穿上軍大衣到教室諄諄教誨的學生們。”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