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實踐來看,單靠學校力量想解決“課后三點半”難題并不容易。因此,在2017年2月出臺的《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鼓勵中小學校與校外活動場所...
多年實踐來看,單靠學校力量想解決“課后三點半”難題并不容易。因此,在2017年2月出臺的《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鼓勵中小學校與校外活動場所聯合組織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一些人眼中的難題恰恰是另一些人眼中的解決方案。校外素質教育機構的“嗅覺”格外靈敏,早就將“課后三點半”難題視為商機。
時間值10月,目前各學段學校的工作已經步入正軌,解決“課后三點半”問題又被中小學提上了日程。
多年實踐來看,單靠學校力量想解決“課后三點半”難題并不容易。因此,在2017年2月出臺的《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鼓勵中小學校與校外活動場所聯合組織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
一些人眼中的難題恰恰是另一些人眼中的解決方案。校外素質教育機構的“嗅覺”格外靈敏,早就將“課后三點半”難題視為商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過,這個商機并非誰都“抓得住”。
一方面,進校門檻較高,沒有優質的課程產品、良好的服務難以“叩開”校門。
另一方面,雖然《意見》提到要不斷完善經費保障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等方式對參與課后服務的學校、單位和教師給予適當補助,但由于《意見》也明確嚴禁以課后服務名義亂收費,大多數學校即使從校外購買課程服務,也未向學生收費,學校能支付的費用有限。
“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錢鐘書一部《圍城》道出了婚姻、職業與人生中的困局。
對于素質教育機構來說,校內也像一座圍城,有人想入圍而不得,有人身在其中卻又感嘆“進校并不算個好商機”。
但“圍城”的魅力在于它永遠都有吸引力,永遠都有人在渴望進去或出來。
正因如此,不少創客教育機構進校只收取了老師的課時費,有些少兒編程機構則是免費向一些中小學輸送課程、進校師資培訓等;另有一部分機構進校后發現與預期的不一樣,開始尋找新出路。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未來網記者采訪時調侃,“對于學校來說,課程有免費送的,平臺有免費給的,代課也有免費提供的,現在校園應該是處于行業紅利期。”
在這個過程中,機構與學校之間仍然能找到一個平衡點,各取所需。全國范圍內的很多學校的素質教育也因此得到較快發展。
素質教育的商機與“圍城”
孩子放學早、家長下班晚,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國教育發展特定階段的產物。想解決“課后三點半”難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國家層面意識到了這個問題,2017年出臺了《意見》,并明確課后服務內容主要是安排學生做作業、自主閱讀、體育、藝術、科普活動,以及娛樂游戲、拓展訓練、開展社團及興趣小組活動、觀看適宜兒童的影片等;鼓勵中小學校與校外活動場所聯合組織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
這種背景下,原本面臨“非剛需”困境的素質教育機構仿佛找到了“救星”。
加之近年來發展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進校”成為很多素質教育培訓機構瞄準的一個方向。
今年5月,主打STEAM教育的寓樂灣宣稱,目前已進入6000多所中小學、為200多萬中小學生提供課內及課外的創客教學及產品服務。
少兒編程機構小碼王的相關數據顯示,已與全國超過500所中小學建立編程教育合作關系。
有媒體報道,同為少兒編程領域的編程貓,目前已入駐全國8200余所中小學院校。北京一家機器人教育機構老師方恒(化名)也告訴未來網記者,目前其所在機構已和北京多所中小學達成“課后三點半”送課到校的合作。
然而,素質教育機構進校非易事。
“如果說學校真的有這種需求,誰都想進校——因為這樣就能完全解決招生問題了。在學校里,我們只負責教孩子,場地問題也解決了,能省去不少錢,我們收費低點也愿意。”河北某市一家籃球培訓機構負責人告訴未來網記者,籃球班有孩子愿意參加,但缺少進校的機會。
方恒所在機構今年是第二年送課到校。他告訴未來網記者,去年他負責送課的學校有近30門素質類教育課程,今年只保留了10個。
“去年結課后,經學生投票,只有學生們特別喜歡的課程才被留了下來。”方恒補充介紹,進校前,學校對課程內容、教案等都會進行審查;進校后,每次上課都有學校的老師旁聽,包括審核教學記錄。
因創機器人實驗室的相關負責人以北京為例告訴未來網記者,機構的課要進校,需要經過競選、申請并通過教委同意,而機構成立的年限、規模、手續,以及教學方案、大綱、老師授課的質量等都需要達到相關要求。
但進校后,可能會有一些機構覺得待不住。
個中原因,鯊魚公園創始人張永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意見》提出了禁止亂收費的要求,在實際落地中,該部分費用大多被納入財政預算,或由政府補貼、學校支持、家長合理分擔。因存在一定的公益性質,課后服務的營收、客單價很難上去,“課后三點半”很難成為一個能夠被挖掘的商業領域。
因此,參與學校課后服務并不會為企業帶來實際利潤,政策補貼僅能覆蓋基礎的師資與材料成本。
這一點通過方恒也得到了佐證。
方恒說,學校只支付老師的課時費,他每周去昌平的某初中去上一次機器人課,來回路上大約需花五六個小時,能拿到300元課時費,“但除去油錢和高速費,大概只能剩200元。”
然而,考慮到非周末時間機構內學生不多,進校服務的收入能減輕機構的人員成本開支,且今年又被學校邀請開課,方恒所在機構又接了一年進校上課業務。
起家于杭州的小碼王通過“小碼王校園平臺”和師生教育普及課、學校社團課、信息學老師培訓等多種模式也已進入不少中小學。但其相關負責人告訴未來網記者,不管是“課后三點半”的社團課,還是為學校進行師資培訓,都是以免費的公益的形式展開的。
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少兒編程在社會上還沒有獲得廣泛認知,小碼王希望通過免費課程進校,使更多的孩子和家長了解少兒編程。
機構的取舍與學校的紅利期
實際上,每年仍有很多素質教育機構希望能有機會將課程送進各個中小學。這說明,進校雖然還算不上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但仍有某些優勢能讓素質教育機構找到心理平衡點。
張永琪就指出,校外機構進入到學校課后服務,更大的意義在于普及科學類教育。如STEM教育,其概念的宣傳非常有限,家長和學生對此也接觸不多,若能通過“課后三點半”進校授課,也就給了企業一個被認識、了解的機會。
少兒編程類課程的情況與之類似。小碼王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未來網記者采訪時也提到,校園的公益行為是不創收的,但公司卻需要承擔不小的研發、師資的時間和經費成本。
小碼王創始人認為,學習編程對孩子的未來成長很重要,希望通過免費公益課進校讓更多的學生能學習少兒編程。“公司不考量公益課帶來的收益和品牌提升的效果,如果大家都理解、認可了少兒編程,小碼王肯定也是其中的受益者。”
同時,小碼王的相關負責人也坦承,進校上課后,一些學生的確會知道自己上的是小碼王的課程,來上課的是小碼王的老師,對品牌提升有一定好處。
此前,維度積木少兒編程創始人兼CEO蔡晨光也曾表示“在to B端繼續和公立校合作,將教學內容輸送到校內,從流量入口積累可轉化的市場份額。而to C端則是維度積木取得利潤的重要板塊。”
但是,靠進校來提升品牌知曉度、進行市場份額轉化這條路也并不太好走。
“有些學校對商業化的東西把關得很嚴,對校外培訓機構進校合作的內容和產品要求也很高。”小碼王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未來網記者,即使免費送課到校,學校也仍會考核機構的實力、案例、合作權益等,“比如不能商業化,不能拿學生信息,不能對學生推薦產品,等等。”
北京多名家長也告訴未來網記者,孩子所在學校課后的手工、象棋、剪紙類的課程屬于學校引進的校外老師授課,但家長無法知曉這些老師具體來自哪家機構。
湖北武漢洪山區一名初中老師則道出了學校不讓家長知道來上課的老師來自哪家機構的原由——避免家長懷疑學校變相為機構做宣傳或與機構存在利益關聯。
該老師告訴未來網記者,目前她所在學校的課后科學實踐類課程聘請的大多是高校教師或相關專業學生,“國慶節等重要節點,有校外培訓機構提出可以免費輔導學生排節目、為學生化妝等,都被校領導拒絕了。”
這種形勢之下,有些素質教育機構經過利弊取舍,已轉變發展策略。
日前,寓樂灣發布面向C端的編程機器人“小圖編程精靈”,即被業內人士認為,深耕公立校多年后,寓樂灣加速布局C端消費者市場。寓樂灣人工智能產品負責人陳浩對此解釋稱,“只有學校,沒有家庭的產品是不完美的。”
在業內人士看來,編程貓做加盟也屬于在找新的突破口。有媒體報道稱,目前編程貓全國加盟已經超過500家,按行業普遍的加盟品牌費標準來算,這部分的利潤率很高。
但不管素質教育賽道機構怎么變,不變的一點是,想進校的機構數量總比學校的需求量大。
不管是花錢購買校外培訓機構服務,還是面對免費送到學校的課程,學校一方都有很大的選擇空間。
有業內人士調侃,現在校園應該是處于行業紅利期,因為“課程有免費送的,平臺有免費給的,代課也有免費提供的。”
得益于國家層面對素質教育重視,以及素質教育賽道機構的涌現,近年來從一二線城市,到小城鎮,從學校到家長都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
今年6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主要任務,其中之一即堅持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并鼓勵學校組建特色藝術團隊,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專業藝術人才到中小學兼職任教。
米果科技教育的相關負責人認為,校外素質教育機構是校內教育的有效補充,是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學生特長的一個重要的途徑。未來,優秀的校外素質教育機構將與校內教育一同推進我國素質教育進程。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