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發現,部分學校打著“自愿”的幌子,通過設立“智慧班”“未來班”等方式,巧立名目要求學生購買平板電腦及學習軟件。9月15日記者了解到,近期,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發現,部分學校打著...
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發現,部分學校打著“自愿”的幌子,通過設立“智慧班”“未來班”等方式,巧立名目要求學生購買平板電腦及學習軟件。
9月15日記者了解到,近期,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發現,部分學校打著“自愿”的幌子,通過設立“智慧班”“未來班”等方式,巧立名目要求學生購買平板電腦及學習軟件,有的學校甚至為相關企業“搭臺唱戲”推介學習軟件,增加學生家庭經濟負擔,影響教育公平,社會影響惡劣。對此,全國治理教育亂收費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專項督辦。
全國治理教育亂收費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決定,對山西、內蒙古、浙江、河南、廣東、云南等地以教育信息化為名亂收費事項實行專項督辦,要求有關省份逐一核查亂收費事項,逐項整改到位;要求進一步查處亂收費背后的利益輸送和權力尋租,對有關單位、學校和責任人依法依規嚴肅問責、公開通報;要求舉一反三,迅速開展排查,維護教育公平。
記者注意到,2020年11月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就曾通報過一起學校推行“平板教學”事件。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發現,嘉興部分學校變相強制學生購買平板電腦和捆綁銷售的教輔軟件,并據此分班教學,估算2萬余名參加“平板教學”的初中生總花費超過一億元。“一些地方借推進教育信息化之機,變相推銷教輔產品,加重學生及家長負擔。”
針對第九次大督查發現的以教育信息化為名亂收費事項,全國治理教育亂收費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要求,其他各省要吸取教訓,加強數字化教育資源進校園審核監管;要嚴禁以信息化教學或分班教學為名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購買平板電腦或教育APP;作為教學、管理工具要求統一使用的平板電腦或教育APP,學校不得作為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項目向學生及家長收取任何費用,不得以家委會或直接支付企業等方式變相強制學生購買;要對教育亂收費現象“零容忍”,切實保持治理教育亂收費的高壓態勢。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