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八屆長三角教育協作會議在南京召開。自2009年首屆長三角教育聯動發展研討會在南京召開以來,長三角教育協作已歷時7年。
日前,第八屆長三角教育協作會議在南京召開。自2009年首屆長三角教育聯動發展研討會在南京召開以來,長三角教育協作已歷時7年。7年來,長三角地區教育協作取得顯著成績,未來也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來自江蘇、上海、浙江、安徽的教育同行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顧總結7年來的協作,研判新的形勢,科學謀劃下一步的合作。
會上都透露了哪些干貨呢?快隨小編一覽~
2009年以來,長三角地區教育協作不斷深入,取得明顯成效,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協作會商機制逐步完善,先后簽訂47份合作協議,實施40多個合作項目;人才培養協作全面加強,通過掛職、聯合培訓、合作培養、競賽、論壇等形式,提高干部、師生的素質和能力;基層學校協作不斷深化,在注重省級層面合作的同時,積極推進基層學校之間的交流合作;教育改革協作穩步推進,四省市在推進教育改革試驗進程中,加強交流互鑒,共同研究討論,互相取長補短,增強了各自改革試驗的輻射作用。
長三角教育協作已步入新的階段,要推動長三角教育協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發展。
一、立足縱深推進,完善合作架構。合作機制上,要注重從要素合作轉向制度合作,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合作主體上,要注重激發基層和學校的積極性,加大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有效合作力度;合作項目上,要注重梳理總結和績效監測,探索建立“動態調整、有進有退”的項目管理辦法。
二、聚力改革創新,探索聯手攻關。一要增強改革的聯動性,二要切實發揮四省市各類改革試驗區的先行先試優勢,三要聚焦教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三、深化開放共享,促進互利共贏。一方面,要深化長三角教育資源相互開放、共建共享。另一方面,要深化國際國內合作交流。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 蘇明
2009年以來,我們在建立健全多方協作機制上成效顯著。建立了多層次的協調機制,建立了規范化的落實機制,建立了多渠道的激勵機制。
新的改革發展形勢讓我們進一步明確了深化區域教育協作的方向,下一步重點應著眼提升協作的質量與實效。對此,我提三點建議:
第一,用先補短板的思路夯實協作基礎。建議“三省一市”在充分借鑒國內外發展經驗特別是共享長三角區域內制度性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各自立足省情市情,聚焦補好短板,聚精會神提升本地區教育水平,以此夯實區域協作的關鍵基礎。
第二,把促進關鍵要素的交流作為協作重點。建議“三省一市”持之以恒地豐富完善教師培養培訓機制和學生交流互換機制。
第三,把信息化和國際化作為協作“雙翼”。信息化方面,建議依托長三角教育資源聯盟等機制,完善各類優質數字資源共享平臺,豐富各個層面網上網下結對交流;國際化方面,建議共同爭取國家層面更大支持,立足國情區情穩妥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吸納更多的海外智力資源為我所用,辦好具有中國特色、長三角特點的社會主義教育,共同打造亞太地區教育新高地。
浙江省教育廳廳長 郭華巍
長三角三省一市在高等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以及教師培訓、教育信息化等多個領域攜手開展了多形式的合作與交流活動,三省一市的基層教育局、各級各類學校以及相關直屬事業單位和教育團體,也在各自層面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合作交流活動。
我們認為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協作。
第一,更多地推動教育改革經驗的學習借鑒。期望認真學習各地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寶貴經驗,共同探索深化關鍵環節的改革,努力在提升教育質量、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上邁出更大步伐。
第二,更多地推動高等教育的開放共享。浙江將積極鼓勵和支持省內高校與兄弟省市高校建立聯系,積極鼓勵和支持建設省際高等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積極組織和支持建設跨地區的協同創新中心和成果轉化基地,努力為長三角高等學校跨區域發展提供一視同仁的優質服務。
第三,更多地推動基層和學校的協作交流。希望能有更多的基層教育局和學校通過這個平臺結成雙邊、多邊的合作伙伴,推進長三角教育更加廣泛深入有效的協作發展。
第四,更多地推動學生和教師的互動學習。三省一市堅持多年中小學名師名校長聯合培訓,希望下一步能夠更加擴大受益面。今后還可以推動擴大各類教師的互聘共享,增加優質教師資源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努力擴大學生的跨學校跨地區交流。
第五,更多地推動教育現代化的研究和謀劃。探索建立教育現代化的“長三角標準”,深入研究加快長三角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政策措施,積極推動教育現代化的大數據平臺建設。
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 王佩剛
安徽加入長三角教育協作以來,教育改革和發展均取得明顯成效。體制機制創新持續推進,事業發展更加均衡協調,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長三角教育協作是推進安徽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大力推進安徽教育事業發展進步,加速長三角一體化進程,是安徽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為此,我提出如下建議:
一、要繼續落實好各項協作項目,提高項目協作質量。要建立項目實施周期評估制度,比如以4年為一個周期,對照項目設立之初所確立的目標進行評估;要建立項目的整合和退出機制;要建立項目實施報告機制。
二、要圍繞區域協作目標,明確協作的重點領域。希望在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融合、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高等學校分類發展和“雙一流”建設等方面加強與滬蘇浙的交流,首先是在發展理念上等高對接。
三、要完善工作機制,提高區域協作工作水平。長三角教育區域協作要在工作開展的持續性、項目實施的聯動性和項目規劃的整合性方面進一步提升。要推進“長三角教育協作研究中心”實體化。要鼓勵和培育第三方力量參與項目評價和項目規劃。
上四省市教育廳(教委)共同簽署了《“十三五”深化長三角地區教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長三角地區聯合開展新高考改革方案試點與實施后跟蹤研究的協議》、《長三角地區中等職業教育“雙證融通”專業改革合作框架協議》、《關于共同推進長三角地區教育國際合作的協議》,6所高校共同簽署了《長三角地區醫藥類院校聯盟協議》。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