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高校要面向本專科生開設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課,中小學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納入校本課程,并面向小學高年級...
7月23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高校要面向本專科生開設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課,中小學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納入校本課程,并面向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高校新生開展心理健康測評。
高校要開設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課,設2個學分
《通知》明確,加強心理健康課程建設,高校要面向本專科生開設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課,原則上設置2個學分(32—36學時),有條件的高校可開設更具針對性的心理健康選修課。中小學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納入校本課程,同時注重安排形式多樣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
心理咨詢輔導服務方面,《通知》明確,高校要強化心理咨詢服務平臺建設,設立心理發展輔導室、積極心理體驗中心、團體活動室、綜合素質訓練室等,創造條件開通24小時陽光心理援助熱線、網絡預約專線和咨詢郵箱等途徑,做好常態化心理咨詢服務。縣級教育部門要建立區域性的中小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定期提供業務指導、技能培訓。
師資隊伍建設上,《通知》強調,高校按師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且每校至少配備2名,對所有輔導員每3年至少開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支持輔導員攻讀心理學相關專業第二專業碩士學位;每所中小學至少要配備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縣級教研機構要配備心理教研員。
重點關注學生遭遇重大變故及明顯異常情況
《通知》要求,做好心理健康測評工作,加快研制更符合中國學生特點的心理測評量表,高校每年在新生入校后適時開展全覆蓋的心理健康測評,注重對測評結果的科學分析和合理應用,縣級教育部門牽頭負責組織區域內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工作,每年面向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測評。
在日常預警防控方面,《通知》指出,高校要健全完善“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個人”四級預警網絡,重點關注學生是否遭遇重大變故、重大挫折及出現明顯異常等情況,輔導員、班主任每月要遍訪所有學生寢室,中小學教師要與家長進行密切溝通,共同加強心理疏導。
《通知》強調,要及早分類疏導各種壓力。針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問題,避免因壓力無法緩解而造成心理危機;注重關心幫助學習遭遇困難、學業表現不佳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個別指導,鼓勵同學間開展朋輩幫扶;重點關注臨近畢業仍未獲得用人單位錄用意向的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及時了解學生在人際交往、戀愛情感、集體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個別談話、團體輔導等。
此外《通知》要求,提高心理危機事件干預處置能力。對于入學時就確定有抑郁癥等心理障礙的學生,學校組織校內外相關專業人員進行研判,及時將干預方案告知家長,與家長共同商定任務分工。學生因心理問題在校發生意外事件后,學校要立即啟動應急工作預案,第一時間聯系學生家長,并在當地教育、公安等部門指導下核實情況、及時處理。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