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享有“中國氣象人才搖籃”之美譽,其前身南京氣象學院始建于1960年,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2004年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享有“中國氣象人才搖籃”之美譽,其前身南京氣象學院始建于1960年,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2004年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
因工作需要,現面向校內外公開招聘外事管理工作人員4名,團委藝術教育部藝術類工作人員2-3名。具體事項公告如下:
一、招聘原則
雙向選擇、公開公正、德才兼備、擇優錄用。
二、招聘崗位及計劃
外事管理工作人員4名, 聲樂、舞蹈、器樂專業人員共2-3名。
三、招聘崗位職責條件
外事管理工作人員:
1.協助外籍教師辦理來華工作手續以及居留許可等手續;
2.為學校各院系、單位的高層次人才或外國專家提供管理及服務;
3.配合和實施各類人才項目和引進國外智力項目;
4.推動、策劃、協調和管理我校在教育、科技、文化、學術等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
藝術類工作人員:
1.承擔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和全校藝術普及教育任務;
2.協助組織學校重大慶典及大型文化藝術活動;
3.編創文藝作品,積極組織開展校內外公共藝術演出、比賽等活動;
4.指導與管理大學生藝術團和各學院文化藝術活動;
5.完成學校布置的其他工作。
四、招聘崗位條件
外事管理工作人員: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身體素質,為人誠實、積極上進、踏實肯干、責任心強、身體健康,具有合作精神,有良好的服務意識和較強的管理與協調能力;
2.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學位)應屆畢業生(一般應在2019年12月前畢業入職)和社會人員、本校在崗教職工;英語相關專業畢業或具有一年以上國(境)外留學經歷其它專業畢業;具有較強的英語口譯、筆譯能力;碩士年齡一般不超過28周歲、博士年齡一般不超過32周歲,特別優秀的可適當放寬,校內符合條件的在崗教職工不受年齡限制;
3.政治覺悟高,熱愛外事工作,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心;
4.良好的組織管理、溝通協調能力,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奉獻精神。
藝術類工作人員:
1.身心健康,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具有良好的師德師風,有強烈的團隊責任感、榮譽感及奉獻精神;
2.具有聲樂、舞蹈、器樂類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應屆畢業生(一般應在2019年11月前畢業入職)或社會人員,年齡不超過40周歲;
3.具有較強的表演能力、專業教學能力、大型文藝活動編導經歷,在省級及以上專業比賽中獲獎者優先。
五、報名方式
1、應聘者填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招聘工作人員報名表》(附件1)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招聘工作人員報名信息匯總簡表》(附件2),
2、應聘外事管理崗的以電子郵件方式發至郵箱yuana@nuist.edu.cn,并抄送rsk@nuist.edu.cn,郵箱主題請標注為:“應聘外事管理工作人員+最高學歷畢業學校+姓名”;
3、應聘藝術類崗位以電子郵件方式發至指定郵箱youth@nuist.edu.cn,并抄送rsk@nuist.edu.cn,郵箱主題請標注為:“應聘藝術類工作人員+最高學歷畢業學校+姓名”。
4、內容不全或與要求不符的,不予受理;對弄虛作假者,一經查實將取消應聘資格。
六、報名截止時間
自即日起接受報名,報名時間截至2019年10月25日24時。
七、考核與聘用
1、報名結束后,用人單位、人事處對報名人員進行資格初審,擇優確定參加考核人員名單并在人事處網站公布(未能進入考核的不再單獨通知)。考核具體形式、內容、時間和地點在人事處網站另行通知。學校將根據考核、體檢和考察結果確定擬錄用人員名單并辦理相關錄用手續。
2、根據考核成績,按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確定體檢和考察人員名單,并對擬聘人選進行公示,公示期為一周。體檢、考察、公示無異議的,按程序簽訂聘用協議。
3、擬聘人員采用編外人事代理方式,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簽訂聘用協議,待遇按照學校相應規定執行。
八、咨詢監督電話
1、應聘外事管理工作人員請咨詢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電話:于老師 025-58235179
2、應聘藝術類工作人員請咨詢 校團委,電話:趙老師 025-58699910;朱老師025-58731121
3、人事處咨詢電話:王老師 025-58731143
4、紀委監督電話:025-5873100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人事處
2019年9月29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