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羽“給孫子默寫詞語,他嫌棄我的普通話不標準。”“孫子說,奶奶你普通話都說不標準,憑什么給我輔導語文作業(yè)?”近日,紫金山新聞記者在南京一老年大學聽到,不少老年人因被孫輩質(zhì)疑等原因,悄悄地來老年大學學起了普通話。
給孫子輔導語文卻被嫌棄
在南京一老年大學的辦公室,墻上貼著一張課表。這張看似普通的課表卻暗含了很多老年人的辛酸淚。看星期五的課程,安排了一節(jié)“普通話課”。
“為什么老年大學還有普通話的課程?”當記者不解地問起時,正坐在辦公室閑聊的李阿姨立即聊了起來,“我們說了這么多年的南京普通話,挺好的,但為了給孫子輔導功課,不得不逼著自己說標準普通話。”李阿姨是上世紀70年代的大學生,她說:“我兒子小時候的功課都是我輔導的,到了輔導孫子時,還被孫子嫌棄了,心里挺不好受的。”
“孫子和他爸爸講,奶奶普通話不標準,給他默詞,他都聽不懂。”孫子的埋怨讓李阿姨心里特別難受。
今年64歲的普通話班班長劉阿姨,退休前在電信公司話務班上班,是普通話班普通話說得最好的學生。她退休后一直學聲樂,學了好幾個學期進步都不大。“聲樂老師看出了我的問題,她說,你去學一下普通話吧。”劉阿姨樂了,她拍著大腿說:“你想啊,帶著南京味兒唱歌是不是挺搞笑的。”
老年大學瞄準“商機”紛紛開班
記者向南京多家老年大學咨詢得知,近兩年,南京的老年大學紛紛開設了普通話班。不過,與舞蹈、聲樂等熱門專業(yè)相比,在老年大學學普通話的老年人還很少。南京某老年大學校長李中婷介紹:“我們兩個校區(qū)加起來,學普通話的總?cè)藬?shù)不到一百人。”
在南京某老年大學任教的徐曉琳告訴紫金山新聞,學生多是方言重的老人,日復一日的“南普”交流及年齡的累積,使得他們帶口音的普通話難以改變。“矯正、規(guī)范語音是個漫長艱辛的過程,通常要花一學期完成拼音教學,之后才能讓學生熟練開口說普通話。”
來源:本文內(nèi)容搜集或轉(zhuǎn)自各大網(wǎng)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zhuǎn)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聯(lián)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nèi)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fā)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wǎng)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