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研究生公益創業科研創新實踐大賽由省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辦,中國礦業大學承辦。賽事組委會辦公室設在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一、賽事主辦及承辦單位
本屆研究生公益創業科研創新實踐大賽由省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辦,中國礦業大學承辦。賽事組委會辦公室設在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二、競賽主題
精準扶貧與社會發展
參賽隊伍可以圍繞經濟扶貧、文化扶貧、教育扶貧等主題開展項目設計。
三、賽事安排
大賽全程分為初賽和決賽兩個階段。
(一)參賽院校報名
時間:2018年7月30日前
(二)初賽材料提交
時間:2018年10月1日前
(三)決賽名單公布
時間:2018年10月底
(四)決賽備賽階段
時間:2018年11月
(五)決賽答辯及頒獎階段
時間:2018年12月
(六)平行論壇
時間:2018年12月
在決賽期間邀請國內外公益創業領域專家學者、社會企業家以及獲獎團隊、指導教師、參賽院校進行互動交流。
四、參賽要求
各個院校以團隊形式參賽,鼓勵跨學科、跨文理組隊參賽,參賽隊員為江蘇省在讀研究生,全隊人數不得超過10人(含1-2名指導教師),其中3名學生現場答辯。大賽組委會將根據參賽報名表發放參賽人員證件和獲獎證書。
參賽隊伍提交的公益創業報告書、視頻及現場展示PPT均授權大賽組委會作為大賽資料進行存檔和報道,大賽后,將對優秀項目集結成冊。
五、競賽內容及規則
大賽評分的兩階段即初賽和總決賽,打分均需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最后取得的平均分為隊伍成績。
(一)競賽內容
競賽團隊運用專業理論和方法,發現問題本質,制定公益創業方案,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公益性、創業性、實踐性。
決賽階段,參賽團隊圍繞大賽組委會提供的統一現實案例進行社會分析,提交公益創業方案報告,并在決賽現場進行現場答辯。
(二)競賽規則
1.初賽
圍繞社會問題提交公益創業報告。
報告中要求包含問題觀察描述、問題原因分析、公益創業方案、理論依據和現實基礎。鼓勵提交項目展示介紹視頻(視頻須制作為flv格式,時長不超過2分鐘,文件大小不超過100MB)
2.決賽
圍繞給定案例提交分析報告,鼓勵進行實地考察。報告中要求包含問題觀察描述、問題原因分析、公益創業方案、理論依據和現實基礎。鼓勵提交項目展示介紹視頻(視頻須制作為flv格式,時長不超過2分鐘,文件大小不超過100MB)
現場答辯環節:每隊三位代表進行項目展示匯報(15分鐘),評委圍繞公益性、創業性、實踐性進行問答(15分鐘)。
3.評審規則
本次大賽將從以下三方面的進行評審:
(1)公益性
參賽者應以公益為目的,基于對社會的充分了解和關注,瞄準某一具體社會問題進行立項,結合理論學習進行方案設計。
賽事鼓勵參賽者瞄準當前尚未得到足夠關注或支持的社會問題或公益方向進行立項。
參賽者要充分運用專業理論學習的內容指導對現實問題的思考。
有效解決社會問題,項目收益主要用于進一步擴大項目的范圍規模或水平。
(2)創業性
參賽項目應通過理論分析采用商業運作的方式來解決瞄準的社會問題,應運用組委會配給的相對少量的啟動資源,來撬動社會各界的相對大量的發展資源,以完成一項公益項目。
項目成型后,其運行狀態應該是在消耗資源的過程中通過某一商業模式不斷引入新的資源,使項目可自身維持、可持續發展。
賽事將考慮投入資源、吸收資源以及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的比例。
賽事鼓勵采用創新型的商業模式。
賽事鼓勵具有普適性、可推廣性的運作模式。
(3)實踐性
項目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可行性,即需要考慮在預定的時間、人力、資源范圍內,綜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設定切實可行的項目進度及目標。
項目有一定的實踐成果,賽事鼓勵項目在賽事后繼續運行。
六、獎項設置
(一)團隊獎項
特等獎(1項):團隊獎牌+個人證書+獎金
一等獎(2項):團隊獎牌+個人證書+獎金
二等獎(4項):團隊獎牌+個人證書+獎金
三等獎(若干):團隊獎牌+個人證書+獎金
優秀組織獎(若干):優秀獎牌+獎金
(二)個人獎項
優秀風采獎(決賽團隊總數的50%):個人證書+獎金
優秀指導教師(特、一、二等獎團隊指導教師):個人證書+獎金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