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是南大2023屆本科新生報到的第一天,百廿南大再度“上新”,迎來大批05后本科新生。揚子晚報紫牛新聞通過直播鏡頭直擊迎新報道現場,感受05后學霸入學報到“大不同”:
9月2日是南大2023屆本科新生報到的第一天,百廿南大再度“上新”,迎來大批05后本科新生。揚子晚報紫牛新聞通過直播鏡頭直擊迎新報道現場,感受05后學霸入學報到“大不同”:
掃碼回看直播
要強!最小新生出生于2008年
一年級被老師抱著上黑板答題一整年
錄取在南大化生大類的楊婉玉出生于2008年,她也成為了南大3975名新生中年齡最小的一位。直播鏡頭里,楊婉玉看起來的確要比其他同學更加孩子氣一些,但講起自己的成長故事卻頗有條理。
“不要過多關注我的年齡呀。我沒跳級,只是一年級上得比其他同學早。”4歲生日剛過,楊婉玉就成了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入學年齡太小,當時的細節楊婉玉記憶模糊,但對于數學老師的懷抱卻印象深刻。“那時候個子太矮了,上黑板做題都夠不到黑板最下面的邊沿,于是數學老師就把我抱起來,讓我做黑板上的題目。”就這樣被數學老師抱著做了一整年的題,楊婉玉神奇的跟上了同學們的節奏。“小學入學的時候,我爸還有個備選計劃,要是我一年級跟不上,那就留級再讀一年。誰知道我一年級讀完,成績還不錯,于是就這樣繼續讀下去了。”
在今年高考中,楊婉玉考出了667分的優異成績,成功達到了南京大學在河南的錄取分數線。“選擇南大,一方面是因為我被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另一方面,我對于生物也非常感興趣,綜合考慮后,我報考了南京大學。”
楊婉玉
不僅如此,楊婉玉還成功入選了南大新生先修營,在8月26日就提前來南大報到。“我高中住過校,生活自理能力沒問題。父母把我送到南京,在南京工作的哥哥‘接力’把我送進了學校。”一周的新生先修營生活,讓楊婉玉對南大的了解更加深入,“南大一直是我的‘夢中情校’,我一定會繼續深造,努力離自己的科研夢更近一些。”
自立!收拾行李全程“自己來”
行李箱里帶上了自己最愛的書本
“父母送我來學校,但扛行李上樓都是我自己來的。”畢業于上海七寶中學的金宇灝錄取在南大數理試驗班,穿著紫色的新生文化衫,精氣神滿滿。金宇灝在收拾行李時,特地帶上了一本《西方文學十五講》,理科生對于文學如此熱愛,這讓記者有些意外。“這本書是高三階段,老師推薦我讀的。書里詳細梳理了西方文學從古希臘神話到中世紀的但丁、文藝復興與啟蒙文學,現實主義文學,俄羅斯文學,以及現代與后現代主義文學,讓我對西方文學有了初步的概念。”要不是直播時間有限制,金宇灝還能滔滔不絕對著鏡頭繼續分析列夫·托爾斯塔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少觀看直播的網友忍不住點贊:這屆05后,閱讀水平很可以!
李軒軼在行李箱里放進了《紅樓夢》
“哎呀安邦書院是3號報到,直播里我展示不了行李箱了。”安邦書院新生李軒軼畢業于南京市金陵中學,錄取在了南大環境實驗班。雖然遺憾錯過了在迎新直播里出鏡的機會,但小李還是給我們發來了自己的行李箱照片,除了衣物、洗臉巾等生活用品外,一套被翻起卷邊的《紅樓夢》很是顯眼。“我自己收拾的!”小李告訴記者,《紅樓夢》是自己高三階段的“安慰劑”,復習到心神慌亂時,就翻上幾頁。“高中階段,南大苗懷明老師去過金中開設《紅樓夢》鑒賞課程,我本來就喜歡《紅樓夢》,聽完老師的講解,更加覺得這是自己的‘人生之書’。”
社牛!主動和校長握手
規劃未來,新生們很有想法
在9月2日的新生報到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談哲敏的到來,頓時讓新生們感到興奮。被朝氣蓬勃的05后簇擁,談哲敏也心情大好。“校長,我可以跟你握個手嗎?”有訓學院大一新生黃楊洲大大方方地向校長發出了邀請。“當然可以!”校長談哲敏一邊握手表示歡迎,一邊為新生們送上囑托,“希望你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一年級學習很重要。”
黃楊洲高中畢業于廈門雙十中學,他和父母提前幾天來到了南京,在他的規劃下,全家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博物院等地,他還騎著共享單車游覽了玄武湖等自然景點,“我想熟悉下這座城市,為接下來的學習生活做好準備。”小黃笑稱自己對未來會有一點兒“焦慮”,“但不是那種負面的焦慮,更像一支隨時準備離弦的箭矢,前方有無窮挑戰,等著我們去迎難而上。”作為數理學科類新生,黃楊洲希望自己投身物理方面的研究,“在保持大一專業學習節奏的同時,嘗試通信芯片相關的創業項目,所以想與相關學科的同學認識,開展合作。”
新生與家人在南大“夢想約定站”展板前合影
南京大學新生學院育教中心副主任丁宇告訴記者,今年的新生入學,家長們可以陪同進校,南大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了多項的保障措施,全方位保障學生能夠順利入學。“我們開放了北園給家長進行導覽參觀,共設置了13個導覽點。除此之外,在公共交通方面,我們在地鐵站給學生免費提供三張地鐵票,供他們能夠順利到達學校。”9月3日晚,南大還將為9月2號和3號過生日的同學舉辦“我在南大的第一個生日”集體生日會,讓大家感受到溫馨的報到氛圍。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直播出鏡 李雪琪
攝像/剪輯 戎毅曄
校對 王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