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考生、家長都在焦急等待高考成績,憧憬著美好的大學生活。然而,殊不知,一些不良培訓機構和別有企圖的社會人員已經早早“盯上了”這些考生、家長,他們利用考生、家長的焦慮心理,精心設計、...
近日,全省考生、家長都在焦急等待高考成績,憧憬著美好的大學生活。然而,殊不知,一些不良培訓機構和別有企圖的社會人員已經早早“盯上了”這些考生、家長,他們利用考生、家長的焦慮心理,精心設計、包裝各種招錄“陷阱”,有目的、有意識的“套路”考生、家長,在此,小編匯總了近年來不法分子常用的八大“套路”,請考生、家長擦亮眼睛,千萬不要上當受騙、耽誤前程。
一、有人能利用“內部渠道”提前有償查分?
高考查分全省統一進行,由紀委全程監督,發布時間為6月24日20:00左右。由于剛開通查分時,查分通道可能擁堵等因素,不同考生查分或許會有先后差異,但基本上,成績發布后1小時內均可以通過多種權威途徑查到本人分數,且完全免費。有的不法分子聲稱可以提前通過“內部渠道”查分甚至改分,完全是無稽之談。
小編提醒
考生、家長想早點知曉高考分數情有可原,但是千萬不要放松警惕,特別是要保存好自己的相關信息,嚴格按照省教育考試院發布的權威網址和鏈接進行查分,以防被不法分子套用信息非法牟利。
二、真的有“線下招錄”“內部指標”“單獨招生”嗎?
利用所謂的“內部指標、線下招錄、單獨招生”進行違法詐騙是不法分子的常用伎倆。一些不法分子聲稱“認識某某領導”“認識某某高校招辦”,可以“走后門”“搞特殊”,實際上通通都是不可能的。高校招生嚴格按照國家和我省政策實施遠程網上錄取,紀委全程監督,沒有內部指標,不存在任何人為操作的可能性,更不可能突破政策實施所謂的“線下招錄”。
小編提醒
越是把自己包裝得“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的人越有可能是騙子。抱有僥幸心理試圖通過“熟人”“能人”走捷徑,往往是花費了錢財,還可能耽誤了考生前途。
三、有些機構宣稱的“大數據志愿輔導”管用不?
今年是江蘇實行“3+1+2”新高考方案的第二年,理論上,去年(2021年)高考的有關數據可以作為今年志愿填報參考。但實際上,由于每年高考的考生數量不同、院校的招生計劃數不同、考生的選擇傾向不同等因素,同一個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可能會有變動,且變化幅度不可控、不可測。部分機構宣傳的“大數據志愿輔導”基本都是沿用去年的分數、位次進行估算,這些信息在省教育考試院提供的招考資料和志愿填報系統中都能查到,本質上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如果作為輔助參考或許不錯,但是過于依賴的話仍然不是太可取。
小編提醒
大數據最多是輔助計算“上某個學校”概率的問題,無法解決考生“上什么學校”的選擇問題,不能迷信“大數據”。
四、有些機構和網絡廣告宣傳的“直讀本科”靠譜么?
“直讀本科”對于一些高考發揮不是很好的考生、家長的確極具吸引力,但只要稍微認真想一下,就會發覺這個說法有問題。即便是分數超過本科省控線的考生,也不是確保能上本科。小編梳理之前一些案例發現,一般宣稱“直讀本科”的,大多數都是安排入讀自學考試等沒有門檻的助學項目,或者是一些大學的國際班課程,考生、家長在咨詢過程中務必要嚴格區分,謹防上當。
小編提醒
在當前學習進修“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情況下,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到合適的,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五、有些“能人”宣稱“認識學校招辦的”管用么?
進入招生季,高校的招辦主任的確是各方爭相邀請咨詢的“座上賓”,但是,在全面實施陽光招生、廉潔招生的大環境下,招辦主任也是在學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按照國家和省招生政策,以及向社會公布的招生章程擇優錄取,同時,學校紀委全程參與,省教育考試院對其招生過程實施監督,因此,認識招辦主任后,想要了解政策“管用”;想要“走后門”鉆空子“不管用”。
小編提醒
法治社會,一切按照規則辦事。在此,小編想和考生、家長們說一聲:公平錄取,就是扣好上大學的第一粒扣子。
六、一些網絡“專家”談招生計劃可信么?
招生計劃是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據,絕大部分計劃是公布在招生計劃專刊上,供考生填報志愿之用。除此之外,有一些在全國范圍內排隊錄取的招生項目,如少數計劃不分省招生的藝術類專業,在公布計劃階段,無法制定分省計劃。此外,強基計劃、保送生、高水平運動隊、高水平藝術團等也不在公布計劃之列。小編發現,一到計劃公布時間,網絡上一些所謂“專家”就開始做“計算題”,加加減減,好像很專業,但實際上并不準確,甚至會誤導考生、家長。
小編提醒
這些在網上大肆販賣分數焦慮、計劃焦慮、甚至地區焦慮的所謂“專家”,很多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請考生、家長務必擦亮眼睛。
七、一些機構“代填志愿、不錄取包退費”的承諾可信么?
一些機構宣稱,可以“代考生填志愿,不錄取就退費”,這也是近年來多發、頻發的新型欺詐手段。這個口號也極具欺騙性,好像顯得特別公允,實際上,這也是一些機構在玩文字游戲和概率游戲。一般這類填報服務,基本上打著“一對一”的名義進行高收費,幾千元甚至數萬元不等。機構在推薦志愿的過程中,會有故意推薦大量低分院校以提高錄取概率,只強調了“錄取與否”,而有意忽略了“上什么層次的學校以及專業”等關鍵信息。同時,按照概率,在其服務的考生中,總有一些考生是通過自己努力夠得著學校錄取的,機構只需坐收其成就可以。甚至還有更為惡劣的,是機構掌握了考生信息后,與一些招生中介串聯,將考生信息“倒賣”給招生中介從中牟利。
小編提醒
家長們花點時間、花點心思和孩子一起研究一下政策,商量一下今后的職業規劃,可能對孩子今后的發展會起到更好的幫助。
八、接到電話聲稱可以安排“補助金、助學金”可信么?
國家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大學的確有專門的幫助政策,但是,一定要嚴格按照國家和我省的政策規定以及申報渠道來辦。開學前后往往是電信詐騙高發期,一些詐騙分子會冒充大學老師、資助機構工作人員等,給新生發短信、打電話、加微信或QQ好友,用各種手段騙取錢財。請一定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抵住誘惑,避免上當。具體可關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官網和“中國學生資助”“江蘇學生資助”微信公眾號。暑假期間,教育部和各地各高校會開通熱線電話,號碼及開通時間可登錄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網站查詢。以上內容在江蘇招生計劃專刊上,均有專門的詳細介紹。
小編提醒
“準大學生”們提高警惕,防止上當受騙,也是入學前的一門重要課程。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