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形勢逼人,知識創新加速推進,特別是數字技術迅速發展,教育正面臨緊迫變革。“教育數字化”已成為高校與高中融合育人工程的重要課題。11月22日,在山東大學第十九屆全國...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張中 實習生 張文雪 馬夢琦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形勢逼人,知識創新加速推進,特別是數字技術迅速發展,教育正面臨緊迫變革。“教育數字化”已成為高校與高中融合育人工程的重要課題。11月22日,在山東大學第十九屆全國重點中學校長論壇上,山東大學特邀北京大學教育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汪瓊作了題為《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人才培養》的主旨報告。
山東大學特邀北京大學教育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汪瓊作了題為《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人才培養》的主旨報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中 攝影報道
報告伊始,汪瓊指出,教育號稱為未來培養人才,但未來是什么樣的,誰也說不清楚。不過,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定是動態的未來,培養的是有一定適應能力和彈性的創新人才。
“拔尖人才更加強調基礎學科理論知識和方法論,在創新性落實方面,每個人都要培養創新能力,要把想法轉換成可實現的方案。”汪瓊表示,創新人才需要具備的技能是思辨能力、想象力、構思能力、反省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做數據推算,但人的主動性非常重要。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里,人要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人人都有創新能力,即便有些同學成績不好,在某些領域也會有創新能力。我們看到,技術讓人人都有創新能力成為可能。”汪瓊表示,如果對創新人才進行系統化設計,學生可能會得到更好的發展,他們會看到“牽一發動全身”是怎么回事。
汪瓊指出,國家的大政方針要求我們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和創新人才的培養不矛盾,學校要主動適應未來動態變化的時代,在這過程中不僅需要老師去付出,也要讓學生當“小老師”,讓學生發揮作用可能是數字時代的可行性路徑。
分享到最后,汪瓊幽默地表示,北大每年招收的研究生中都有很多山大校友,期待在座的高中校長未來能直接把學生輸送到北大,也歡迎學生在山大浸潤后再來北大,大家一起為國家培養更多人才。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