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記錄下山東青年學生投身祖國建設和家鄉發展的生動實踐,展現當代大學生風采,即日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少年強”山東青少年成長平臺將特別發起“將青春寫在祖國大地”2024山東大學生暑期“三下鄉...
編者按:為記錄下山東青年學生投身祖國建設和家鄉發展的生動實踐,展現當代大學生風采,即日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少年強”山東青少年成長平臺將特別發起“將青春寫在祖國大地”2024山東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征集與展示活動。
文/山東師范大學 董越
近日,山東師范大學赫爾岑國際藝術學院“藝路繁花”社會實踐隊赴濟南市萊蕪梆子劇團開展以“奏響梆子樂章,汲取紅色力量”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由學院輔導員蔡耀鋒、青年音樂教師趙榮榮、青年舞蹈教師楊珂昕帶隊,來自音樂專業、舞蹈專業共12名學生參與,旨在傳承傳統藝術文化、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萊蕪梆子作為流傳數百年的戲曲形式,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王芹老師作為這一寶貴藝術形式的傳承人,她的講述不僅讓同學們了解了梆子戲的起源和發展,更以自身的學習經歷激發了同學們對藝術傳承的熱情和責任感。她親自指導同學們體驗梆子表演的基本動作,這種手把手的教學方式無疑讓同學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了梆子藝術的獨特魅力。她強調,音樂與舞蹈的結合是藝術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途徑,鼓勵同學們放寬視野,豐富表演形式以及多元化藝術體驗。與此同時,同學們還有幸與萊蕪梆子劇團團長劉剛老師及陳勝平老師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這兩位資深藝術家的講解為同學們打開了一個更加廣闊的戲曲世界。他們詳細介紹了戲曲的三大體系,以及萊蕪梆子劇獨特的演繹技巧,同時為音樂與舞蹈學科融合提供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思路與建議,為同學們未來的藝術探索指明了方向。
《烽火絕戀》的精彩演出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也是一次心靈的震撼。劇中悲壯的音樂、深情的唱腔與生動的表演,不僅展現了梆子藝術的精湛技藝,更將同學們帶入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之中,大家紛紛被劇中展現的紅色力量所深深打動,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們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犧牲與不懈奮斗。這份崇高的精神力量,讓同學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仰與追求,也激發了他們為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的決心。
同時,同學們參觀了梆子劇團的排練場地,有機會近距離觀察演員們的日常訓練與排練過程,親眼見證了一出出精彩劇目背后的汗水與努力。劉林老師的專業講解更是讓同學們對梆子藝術的各個方面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從道具、盔頭、服飾到化妝、舞臺布置,每一個細節都蘊含著匠人的心血與智慧。
活動期間,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對萊蕪梆子戲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紛紛表示,將把所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專業中去,用藝術的形式傳遞紅色力量,有責任也有使命去保護、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喜愛并且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來。
在活動最后,同學們走進萊蕪圖書館與小朋友們一起了解學習萊蕪梆子并制作手工團扇,同學們不僅傳遞了知識,更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激發了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為萊蕪梆子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創造力。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為同學們開啟了一扇通往傳統文化與紅色精神深度融合的大門。通過親身體驗與深入學習,同學們不僅領略了萊蕪梆子這一地方戲曲的獨特魅力,更深刻理解了其背后承載的深厚文化底蘊和革命精神,激發了內心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同學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繼續探索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價值,用藝術的形式傳遞紅色力量,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鞏悅悅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