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智能響應型多模態腫瘤治療領域、納米貴金屬生物材料介導骨骼肌再生領域、電場調控界面垂直磁各向異性結構方面等研究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智能響應型多模態腫瘤治療領域、納米貴金屬生物材料介導骨骼肌再生領域、電場調控界面垂直磁各向異性結構方面等研究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1、PNAS刊發西安交大博士生研究成果
BP180功能失調誘發小鼠自發炎癥反應
發表期刊
PNAS
近日,西安交大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病院博士研究生張揚在導師肖生祥教授和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皮膚系及免疫系Zhi Liu教授的共同指導下,通過建立BP180基因缺陷小鼠模型ΔNC16A,發現BP180功能缺陷可自發形成一種以嚴重瘙癢、炎癥細胞浸潤、皮膚屏障破壞及血清IgE升高為主要表現的皮膚炎癥反應,并通過體內及體外實驗證實該炎癥反應的發生及瘙癢的形成并不依賴于T細胞及B細胞介導的適應性免疫的參與,而是通過于角質形成細胞分泌的炎癥因子介導來完成。
這項研究成果不僅為研究BP180相關性疾病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小鼠模型,同時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證明BP180在調控及介導皮膚炎癥中發揮的生物學功能,為治療BP180相關性疾病提供了可能的治療靶點。
該成果近期在國際著名期刊PNAS刊發。該論文第一作者為2013級博士生張揚,肖生祥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西安交大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病院為論文的第一以及共同通訊單位。
論文鏈接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BP180+dysfunction+triggers+spontaneous+skin+inflammation+in+mice
2、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智能響應型多模態腫瘤治療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發表期刊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作者信息
腫瘤微環境響應性多模式治療體系的構筑及治療示意圖
近日,西安交大化工學院陳鑫研究員課題組將響應性藥物控釋、選擇性光熱治療與催化醫學相結合,構筑了新型多模式腫瘤治療微納平臺,成功實現了對多種腫瘤的精準治療。
在前期工作基礎之上,本研究進一步提出集成腫瘤微環境響應型藥物控釋、腫瘤微環境觸發的光熱治療和腫瘤微環境敏感型的催化反應,進而構筑多模式協同治療的智能平臺來精準治療腫瘤的新思路。
為了實現該設想,研究團隊設計并合成一種半胱氨酸修飾的金納米粒子以及氨基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納米粒子,通過引入亞鐵離子使金納米粒子通過配位鍵鍵合到二氧化硅表面,實現對介孔內藥物的封堵。該納米載體在腫瘤細胞內低pH下誘導攜帶亞鐵離子的金納米粒子從載體表面脫落釋放出裝載藥物,同時脫落的金納米粒子將進行原位自組裝團聚從而能夠用于光熱治療。
此外,體系內的亞鐵離子將催化細胞質內存在大量過氧化氫產生羥基自由基,從而達到光療-化療-催化協同治療的目的。
相關研究成果以“Core-Satellite Mesoporous Silica–Gold Nanotheranostics for Biological Stimuli Triggered Multimodal Cancer Therapy”為題發表在化學和材料領域權威期刊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響因子:12.124)上(Adv. Funct. Mater., 2018, 1801961,DOI:10.1002/adfm.201801961)。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2016級博士生靳榮華,通訊作者為陳鑫研究員,西安交大化工學院為論文的第一及唯一通訊單位。
論文鏈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fm.201801961
3、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壓電效應調制光電二極管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發表期刊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近日,在西安交大電信學院微電子學院賀永寧教授和青年教師彭文博的指導下,博士生潘子健和李芳沛等研究成員以異型和同型異質結光電二極管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比壓電光電子學效應在兩種異質結光電二極管器件中的性能調制作用,系統地研究了不同器件結構對壓電光電子學效應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壓電光電子學效應能使p-n異型異質結光電二極管器件的性能增強約150%,而僅能使n-n同型異質結光電二極管器件的性能增強約55%。通過系統地分析壓電電荷對兩種器件能帶結構的調制作用,發現壓電光電子學效應在p-n異型異質結光電二極管器件中引入了兩種增強器件性能的正效應,而其在n-n同型異質結光電二極管器件中不僅引入了一種增強器件性能的正效應,還引入了兩種削弱器件性能的負效應,因此壓電光電子學效應對前者的性能增強作用更顯著。
此外,有限元仿真結果表明壓電光電子學效應對p-p同型異質結光電二極管器件性能的調制作用與其對n-n同型異質結光電二極管器件性能的調制作用類似。
這項研究成果不僅表明了器件結構對壓電光電子學效應的調制作用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也提出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即如何通過優化器件結構使得壓電光電子學效應能夠在引入盡可能多的正效應的同時,盡量避免負效應的引入,實現壓電光電子學效應調制作用的最優化。
該研究成果以“Piezo-Phototronic Effect on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Anisotype and Isotype Heterojunction Photodiodes”為題,發表在材料科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2.12)上。西安交大電信學院微電子學院為該論文的唯一單位。
論文鏈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fm.201706897
4、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納米貴金屬生物材料介導骨骼肌再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發表期刊
Biomaterials
納米貴金屬材料介導骨骼肌形成過程
近日,西安交大前沿院雷波研究員課題組研究發現,在不加藥物和生長因子的情況下,納米金和金銀合金納米粒可以顯著介導成肌細胞的肌管形成和促進細胞成肌分化。而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納米合金顆粒可以通過激活p38α MAPK的信號途徑刺激成肌分化相關基因和蛋白的表達,調控骨骼肌的分化。體內骨骼肌缺損動物模型發現,納米金銀合金材料可以顯著促進缺損區肌纖維和毛細血管的形成,最終實現骨骼肌的再生。該研究拓寬了納米貴金屬材料在組織再生方面的應用,并揭示了其調控骨骼肌分化的分子生物機制。
該成果以“Gold and gold-silver alloy nanoparticles enhance the 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myoblasts through p38 MAPK signaling pathway and promote in vivo skeletal muscle regeneration”為題,在生物材料和生物醫學領域國際知名雜志Biomaterials正式發表。前沿院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單位和唯一通訊作者單位。
論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61218303703
5、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電場調控界面垂直磁各向異性結構方面取得突破
發表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
近日,西安交大電信學院“青年千人”劉明教授課題組研究了基于電場調控的垂直磁各向異性結構。通過給Au/[DEME]+[TFSI]?/Pt/(Co/Pt)?/Ta施加4V的門電壓,在室溫下實現了高達1572 Oe的各項異性場調控,對應著高達378 Oe/V的磁電耦合系數。通過鐵磁共振表征和磁疇衍化的觀察,確認了該調控過程中磁矩穩定且可逆的面內面外翻轉行為。第一性原理計算表明,固液界面雙電層電場在金屬疊層界面處引入的非對稱面內Rashba場實現了自旋取向的面外向面內翻轉。該工作對于磁電存儲設備和其他磁電耦合器件的設計與研發具有重要的意義。
該成果以“Ionic Liquid Gating Control of Spin Reorientation Transition and Switching of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為題,在材料科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IF=19.79)正式發表。
該研究成果是由博士生趙士舜在劉明教授和周子堯教授共同指導下完成的,西安交大電信學院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和唯一通訊作者單位。材料學院閔泰千人團隊的青年教師王蕾作為共同第一作者開展了第一性原理計算計算工作。清華大學、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也參與了本項工作。
論文鏈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1801639
長按上方二維碼即可查看
6
國內頂級經濟學期刊《經濟研究》刊發西安交大青年學者論文
發表期刊
《經濟研究》2018年第5期
近日,西安交大經金學院馬文濤副教授、馬草原副教授在國內頂級經濟學權威期刊《經濟研究》2018年第5期發表論文《政府擔保的介入、穩增長的約束與地方政府債務的膨脹陷阱》。
該文從地方政府對微觀個體的擔保行為出發,同時兼顧到金融分權、戶籍管制以及分稅制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特征,并采用從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的建模方式,層層遞進,抽絲剝繭,剖析了政府擔保及其“穩增長”目標在地方政府債務膨脹的顯著作用。
《經濟研究》是中國經濟學領域的頂級期刊,代表了中國經濟學研究的最高水平,1955年創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辦。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