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出海成功的企業,大家往往會想到SHEIN、TEMU、阿里巴巴、Tiktok這些大牌企業。其實,在跨境電商領域,還有一家超級巨頭在低調地成長、崛起,而且公司的產品還是看上去不起眼的充電器。咱們今天就來聊...
提到出海成功的企業,大家往往會想到SHEIN、TEMU、阿里巴巴、Tiktok這些大牌企業。其實,在跨境電商領域,還有一家超級巨頭在低調地成長、崛起,而且公司的產品還是看上去不起眼的充電器。
咱們今天就來聊聊安克創新(Anker)的創始人陽萌。
● 陽萌
學霸不是"書呆子"
1982年,陽萌出生于湖南長沙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
作為典型的80后,陽萌小時候就接觸到計算機,對神奇的設備產生了強烈的好奇。
14歲,陽萌正讀初中,父母花費數月工資買了臺電腦,這最大程度地滿足了陽萌的興趣。而他初高中均就讀于湖南四大名校之一的雅禮中學--耶魯大學在中國創辦的學校。
學校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并無干涉,陽萌自由生長,在高中階段就憑借對計算機的濃厚興趣,自學掌握了計算機編程能力。回想起這段經歷,他直到今天還止不住地夸贊"雅禮是非常好的學校"。
在雅禮中學時,他發現一個班上的60多位同學,竟有40來位都是之前學校的班長。在這樣一個優秀而積極向上的集體里,陽萌的進取心被激發出來,考試排到十來名,他都會認為自己"不夠努力"。
陽萌曾有一段時間因為自己的成績而感到苦悶,好在學校的老師給了他充分的信任和更廣的個人空間,這對他一生的影響都非常大。后來,在找到自己的方式后,他的學習突飛猛進。
成績好,還有高水平的計算機編程能力,但陽萌可不是書呆子。他在雅禮中學早早就展現出了不凡的領導能力。他參加學生社團,并且擔任負責人,他專門強調"是經選舉的,而非任命的"。這段經歷,讓他早早就培養出與人高效溝通的能力。
● 陽萌
高三時,他因為優異的成績拿到了保送北大的資格。但專業的選擇面不寬,很有可能要去地質系。在充分考慮之后,陽萌還是喜歡計算機,想入讀計算機系。于是他主動放棄保送名額,參加1999年高考。
依靠出眾的實力和強大的自信心,他在雅禮中學高中部的2000多人里考了第二,最終以全省前40名的成績如愿考入北京大學計算機系。
2003年,陽萌面臨本科畢業,他覺得自己的計算機水平還需要磨煉,一方面需要讀研究生,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方面他希望到計算機水平更高的氛圍中學習。經過對比和考慮,他最終來到美國,進入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繼續學習計算機。
●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2006年,陽萌碩士畢業之時,正是互聯網經歷千禧年泡沫后,浴火重生的飛速發展期。他順利進入當時的科技巨頭谷歌公司,擔任搜索引擎高級工程師。在谷歌供職的五年里,他工作突出,獲得了谷歌最高獎項獎"Founders' Awards",實現了年薪百萬的階層跨越。
然而,這并不是陽萌想要的終點。
電池差異中覓得商機
有一次,陽萌想為筆記本電腦配一塊性價比高的電池。在網上搜索后,卻發現兩極分化嚴重:高價原裝電池,售價七八十美元,質量肯定沒問題;而品牌各異的非原裝電池,僅售十幾美元,但用戶評價卻極低。陽萌在售價和質量的雙重差異中看到了市場的空白,他堅信,一塊性價比高的電池品牌一定能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剛好,這期間他的夫人在亞馬遜做代銷。在與太太交流過多次想法后,他確信自己找到了一條獨一無二的賽道。
2011年,他辭去谷歌的工作,在美國加州注冊了品牌Anker,自己擔任CEO。同年陽萌回國創業,在老家湖南創立海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站在事后諸葛亮的角度復盤,很多人都會好奇安克創新是如何突出重圍,打開海外市場的。
在跨境電商還未流行的年代里,大多數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思路都是"攘外必先安內",先拓展國內市場,再考慮開展海外業務。但安克創新成立之初就首先在海外尋找機會,而公司的第一個機會也的確來自海外。
亞馬遜在還未成長為今天的巨無霸電商的時候,對新品牌非常友好,不僅有平臺優惠政策,而且全平臺的品類也少,不像如今那樣內卷。
陽萌深知,大部分用戶的需求是相對穩定的,依靠底層技術的進步和產品的升級,使用率高、淘汰率高的消耗類電子產品必定會在短時間能站穩市場。所以,安克創新將企業的第一個產品定為大眾需求量大且當時品質良莠參差的筆記本電池。
中國制造的筆記本電池,競爭力高、用戶體驗好,安克創新通過亞馬遜平臺將其銷往歐美,開啟面向海外市場的征程。
以創新直面用戶需求
靠著敏銳的市場直覺,陽萌收獲了創業的成功。他并沒有驕傲自得,因為骨子里的創新基因告訴他,今天不創新,明天就關門。
創新雖然蘊含著巨大的風險,但也代表了更大的機遇。陽萌的創新思維,為安克創新全球化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安克創新打造出一套科學的VOC策略,為產品品質的改善提供依據,為營銷決策的判定提供參考,為用戶體驗的改善提高勢能。
● 陽萌接受Sell on Amazon采訪
VOC(Voice Of the Customer),字面意思是客戶的聲音。安克創新通過收集海量的全球消費者對產品的反饋,結合深度用戶的需求等信息,來支撐每一款產品從開發到上市,再到最后退市整個過程中的每一個研發方向和營銷決策。當VOC接收到用戶的評價和需要改進的建議,安克創新馬上會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設計優化,改善產品。
陽萌深知安克創新起家于一個空白市場。VOC策略幫助公司理解消費者,尋找消費者需求的空白市場,不斷創新,做好產品。如今,以用戶需求推動產品優化,已是很多全球化制造企業的成功經驗。說起來,陽萌有點無師自通。
安克創新于2014年在電池之外開啟充電器業務,直到四年后,第一個爆款充電器才面世。這款充電器的體積與蘋果公司的產品一樣大,但借助獨有的快充技術,充電速度快好幾倍。VOC策略在這款充電器的設計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018年,公司更名為"安克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陽萌始終不忘創業初衷,繼續以創新做產品,直面用戶需求,尋找市場空白。
2020年,安克創新銷售額超過93億,成為全球第一的數碼充電品牌。2021年,安克創新在研發上的投入達到了7.78億,有將近1000個研發工程師,主要專注于應用層面。組件方面,公司通過投資的方式與領先的芯片公司合作,增加成本,但選擇更高質量的產品。公司的研發還深入到物理層面,了解底層原理后仿真,以此設計變壓器、磁芯等組件。
● 安克創新的產品遍布美國線下門店。圖片來源:彭博社
通過優化產品,安克創新的產品經常拿下亞馬遜細分品類銷售額第一。在亞馬遜細分品類前十榜單里,安克也是經常占據一半的份額。雖然每個品類的規模不是很大,但當成為品類冠軍后,集群的效果非常驚人。
如今,安克旗下擁有多個品牌,涵蓋了充電、音頻、智能家居、影音娛樂等電子設備,撐起超百億元營收。
創新與爆品的平衡
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在追逐爆品,單量的提升會大大降低邊際成本。這個道理,陽萌當然知道,但他更清楚地明白,創新則意味著不斷嘗試,需要承擔大量的試錯成本。
以陽萌挖得第一桶金的充電器而言,因為需要根據用戶需求改善產品,所以只能一開始少量多樣地生產。量太小,開模成本居高不下,工作量和產品成本都會大幅增加。
很多公司不愿意這么做,但陽萌卻覺得完全有必要在一款產品的初期先舍棄一定的成本競爭力,來爭取迭代后的爆款。
要想得到更好的用戶體驗,就得階段性地放棄對成本的執著。公司的確在前期失去了部分利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產品相比同類型競品會有更多受眾群體,競爭力明顯提高,爆品迭出,企業進入更有序的良性循環。
陽萌用做品牌的意識來主導產品質量的細節,從來不敢馬虎。產品用最好的組件,做好工藝上的各種細節,因為有好的品質、好的創新、好的營銷,再產生好的消費價值才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是陽萌公司的企業使命。
陽萌通過安克創新,把這套理念傳播到海外,并被市場廣泛認可,其亮眼表現也讓中國品牌得到尊重。
陽萌的經營理念和產品理念,經受住了新冠疫情的考驗。在疫情期間,多數企業營收下滑甚至虧損,安克創新卻逆勢增長,陽萌的個人財富也穩步增加。
2020年,安克創新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國內出口電商第一股,市值巔峰高達800多億,陽萌的個人財富也一度逼近300億。
2021年,公司銷售額達到126億,安克創新在全球146個國家和地區賣出了超過2億件產品,在北美市場的品牌知名度達到了40%--這意味著每10個美國人就有4個知道安克創新。
● 2011年-2021年,安克創新在全球146個國家和地區賣出了超過2億件產品
2022年,安克創新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95.37億元,同比增長13.19%。陽萌也在這一年入選了2022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以180億元財富位列第1230名。
去年,公司營收175.1億元,同比增長22.85%,歸屬凈利潤16.15億元,同比增長41.22%。
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里面,陽萌敏銳地抓住了時代浪潮的小尾巴,用毫不起眼的小玩意兒打造出百億商業帝國。
● 安克創新東京門店
這其中的秘密,大大方方地放到了企業的名字里:創新。
截至2024年,安克創新的注冊專利共1771項,其中發明專利占18.3%。這些數字,是陽萌理念的展現,也是公司不斷開發爆品的保障。
中國經歷了漫長的世界工廠時代,代工產品價廉物美。搭載創新后,好產品才有更高溢價,中國品牌才能走向世界。
陽萌的安克創新不僅僅是一家中國企業,還是創新發展科技產品的典范。在這樣的企業身上,我們不僅看到國家的潛力,還看到中國品牌的無限可能。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