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畢業作品展將持續至5月14日。
4月30日,中央美術學院2024畢業季正式開啟,研究生畢業作品展同期開展,共展出501名碩博士研究生的3000余件作品。
融合傳統和科技要素,26米長巨大“紙鳶”亮相畢業展
來到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門口有著巨大翅膀的“紙鳶”,獨特的構造和外觀吸引觀眾駐足。
畢業展上展出的作品《紙鳶》。新京報記者 蘇季 攝
《紙鳶》作品的設計者、研究生院當代藝術方向博士畢業生劉明鑫介紹,紙鳶有26米長,翅膀融合了傳統和科技的要素,鐵翼和竹編構成了骨架,翅膀前端覆蓋了柔性太陽能光伏電池,紙鳶翅膀并不是固定的,它可以隨著太陽的角度調整方向。紙鳶的軀干由一輛普通的快遞電動三輪車構成,輪子離地懸空,在光伏發電的驅動下,三輪車車輪飛速旋轉。
“作品本身象征著一名普通勞動者不斷追逐自己的理想和夢想。”劉明鑫介紹,光伏發電驅動著三輪車車輪飛速旋轉,傳達出工作場景中普通勞動者的辛勞和堅韌,同時又與紙鳶象征的夢想、心靈、天真形成對比。他表示,《紙鳶》作品涉及結構力學、材料力學、理論力學等多學科知識,還有物料和人力投入,僅現場組裝就用了大概5天時間。
作品《他的貓》,使用羊毛氈和泡沫制成。新京報記者 蘇季 攝
當天,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了研究生院教學部、城市設計學院、雕塑系、油畫系、書法學院等院系畢業生的作品。畢業展首日就吸引了大量觀眾前來觀展,學校入口處一度排起長隊。
布面油彩作品《小小少年!很少煩惱!》。新京報記者 蘇季 攝
展區內,多數作品都是禁止觸摸的,而在雕塑系展區,一個名為《黨項》的作品卻可以讓觀眾“狠狠摸”。“請狠狠摸,您將是該作品另一個題目《萬人十五天盤出來的石頭的參與者》”。作者寫道。該作品創作者馬千丁介紹,黨項是建立西夏的一個民族,這組作品涉及西夏的祭祀和戰爭等場景。“石頭包漿,摸久了會更圓潤更好看,層次感更豐富。”
名為《黨項》的作品可以讓觀眾“狠狠摸”。新京報記者 蘇季 攝
另外,畢業展上還有部分科技類交互體驗作品,觀眾可參與其中,現場感受科技的樂趣。
研究生畢業作品展持續至5月14日,五一假期正常開館
觀眾在現場觀展。新京報記者 蘇季 攝
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季一直以來備受關注。
今年,中央美術學院的畢業展共分為三個階段,4月30日開啟的研究生畢業作品展將持續至5月14日;第二階段為油畫系、壁畫系、實驗藝術與科技藝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中法)藝術與設計管理學院的本科生畢業作品展,時間為5月19日至6月2日;第三階段為中國畫學院、書法學院、版畫系、雕塑系、設計學院、建筑學院、人文學院的本科生畢業作品展,時間為6月7日至6月23日。
記者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了解到,為滿足觀眾的參觀需求,該館將于五一放假期間(5月1日至5月5日)正常開館。觀眾可通過“央美美術館”小程序、“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微信公眾號或“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官網進行預約購票。每日觀展名額限量,約滿為止(畢業季期間,周一正常開放)。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