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發展,科研沒有終點,學術界永遠有新的問題需要解決,尹偉倫院士鼓勵學生們勇于探索、突破科學的邊界。
12月8日下午,森林培育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走上講臺,為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大興北校區的孩子們帶來一堂特殊的“科學課”。臺下坐了近200名初一、初二的學生,大家都帶了筆記本,不時做著筆記。院士開講不到十分鐘,掌聲就響起了五六次。
這是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北京科學中心和新京報社承辦的“院士專家講科學——2023年科學教育行動”活動現場。在當天的活動中,尹偉倫給學生們生動講述了植物為什么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伴侶。
12月8日,尹偉倫給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們講課。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院士帶領同學們探究植物的功能
“在地球上還沒有人類之前,就已經有了草原、濕地、沙漠、湖泊、海洋還有森林等生態系統?!币鼈愰_宗明義,“地球能夠穩定地運轉億萬年,為我們人類的發展生存做服務,也是因為這些系統作用和諧。”
尹偉倫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森林培育專家,主要從事森林培育和生物學學科交叉領域研究。1981年,尹偉倫畢業于北京林學院(即現北京林業大學),獲碩士學位。1985年至1986年,赴英國威爾士大學生物學專業做訪問學者。1993年至2010年,擔任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常務副校長、校長、研究生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12月,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有媒體評價,尹偉倫這輩子,就做了兩件事,一件是育林,一件是育人。
“植物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伴侶,所以植物有什么功能?”在當天的講座中,尹偉倫先帶同學們了解了植物的重要性。人類從植物中獲取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自己食用,或深加工成其他食品,也用以養育豬、牛、羊等家畜。從這個層面講,植物滿足了人類生存、生活所需的營養。再者,人類等動植物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以氣體交換的形式維系生命?!皶r間久了,地球上光是二氧化碳,沒有氧氣了怎么辦?自然界就巧妙地配上了植物的葉片?!币鼈愓f,植物葉片與人類肺功能相反,能夠吸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氣,維持地球各類氣體的平衡。
尹偉倫還講到,二氧化碳對人類來說是被排出的廢物,但到了植物細胞中,可以通過光照、葉綠體和催化劑等,轉化成淀粉?!霸诘矸坜D化期間,水分子和二氧化碳互相作用,釋放出氧氣。正好是人和動物世界需要的,排出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掉,變成有用的淀粉和氧氣。地球上如此循環,多少代人、多少代動物和植物參與其中,誰也離不開誰?!?/p>
除此以外,尹偉倫還為同學們說明了一系列問題:動植物細胞結構的區別有哪些?動植物如何交換氧氣和二氧化碳?植物氣孔能放出氧氣和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是什么?怎樣定義生態鏈與食物鏈的關系?
他舉了一個幽默的例子,引來同學們一陣笑聲,“有一個科學幻想,如果每個人腦袋上面都長一片樹葉,葉片接受光,就能生產饅頭,那我們就不用去種糧食了,對吧?但現在的技術,還不可能做到?!?/p>
科研沒有終點,院士鼓勵學生“突破科學的邊界”
“除了葉綠素A和B以外,還有其他葉綠素分類嗎?”“動物有可能實現光合作用嗎?”“是不是越抗干旱的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就越低?”在互動環節,學生們紛紛提出問題,尹偉倫逐一解答。
尹偉倫與學生們互動。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此后他向大家講述起科學與科研精神。他認為,為滿足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每一個學科都有其難點需要攻克,有創新需要突破。學科與學科之間互不可替代,人類社會需要多學科共同發揮作用。好比數學與物理學密不可分,生物學與免疫學、微生物學也相互關聯。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責任。不能說已經有人可以攻克科學難題,我們就不用努力了,不是這樣的?!币鼈愓f,時代在發展,科研沒有終點,學術界永遠有新的問題需要解決,他鼓勵學生們勇于探索、突破科學的邊界。
有學生表示,尹院士將課堂知識從“這個事兒是這樣的”解析成了“這個事兒為什么是這樣的”,并且在講課過程中引入了一些高中知識,與他們已學的初中知識相結合,更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有學生感慨,通過這堂講課,自己感悟到了環保與環境治理之難,“水、光照、氧氣、二氧化碳等等,實踐起來挺困難。”
還有學生體會到了大自然的奧秘,“不只是從學科知識的角度,我還感覺人類是大自然循環中,很渺小的部分?!边@讓她以一種全新的、哲學的角度,看世界、看科學,感覺自己深受啟發。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