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剛上高一的普通姑娘,被說成“炫富女”、“出賣身體”、“受包養”,她突然好像成了“全校公敵”,并通過互聯網的發酵成為眾矢之的;當這個小姑娘沒有得到學校和家庭的足夠關懷;甚至當當年的小姑娘已經長大成人,不堪入耳的欺凌依然繼續,忍受了長達九年之后,她應該怎么辦?
近日,溫嶺市人民法院對這起延續九年的案件作出了宣判。而受害人王女士也接受了我們的獨家專訪,跟我們分享了她九年來從逆來順受到拿起法律武器的轉變經歷;她更有話想對跟她一樣經歷校園欺凌和網絡暴力的人們說。
一句玩笑話,讓16歲女孩背負九年“惡名”
王女士生于1993年,2008年考入浙江溫嶺某著名中學的高中。很快,家境普通的她發現,小學初中時可以用來吃遍天的好成績,在這所充滿了家境優越的同學們的學校里,好像遠遠不夠。她回憶,自己剛上高一時學習成績還可以,但是人長得蠻胖的,穿衣打扮也顯得與周圍同學格格不入,比較土,感覺比較不合群。王女士說,這只是一個前提。后來的導火線是,她們班有個男生跟隔壁班男生打架,打破了她的一個茶杯,王女士的同桌就開玩笑說:“她這個茶杯要三百萬,你們把她茶杯打破了就慘了!”
2009年2月份,一個在外人看來可能根本就不算事兒的小小意外,卻讓王女士突然成為了焦點人物。一句玩笑話,經過一群十幾歲孩子有意無意的添油加醋,讓原本普通低調的王女士突然背負了一個“炫富女”、“撒謊精”的人物設定。王女士說,她那個時候自尊心很強,“也挺虛榮的,我就說其實我家不窮,你們不要亂說。我就開始編了,說我的家境還挺好的。我那個時候一直是維護面子,但是他們步步緊逼要戳穿我。”
現在,搜索那條留至今天還未被刪除干凈的帖子,以及那之后延續多年的來自好事者的所謂“考據帖”,我們還能依稀看出當年的那一波聲勢,以及給王女士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壓力和現實影響。其中一個帖子里有一張照片,顯然是當年中學生常用的百萬像素手機拍攝的,但是已經足夠看出來,那是來自全校的學生擠在王女士的班級門口,像參觀動物園一樣來“參觀”王女士這個“炫富女”的“盛況”。
從高一到成家立業“500塊錢包夜”的惡言從未停歇
你可能很難想到,很快,這群中學生的攻擊焦點就從單純的“炫富”“撒謊”升級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王女士回憶,她交了男朋友以后大家就開始冷嘲熱諷,要么說她被包養了,要么說她這個人“爛掉了”,甚至說什么“500塊錢包夜”。甚至時至今日,他們還是在傳王女士“私生活很亂”。
這種攻擊,對一名高中女生來說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但在采訪中,記者并不意外地得知,王女士當年選擇了隱忍,也只能選擇隱忍。她說,自己當年沒有向學校和老師反映過,因為她那個時候覺得是自己做錯了,因為畢竟是她自己撒謊說家境好,是她自己在談戀愛。王女士說,主要是羞于啟齒。其實,王女士的家人也一直知道這件事,因為它實在是鬧得太大。然而,家庭卻并沒有給她建議和支持,只是半信半疑地對她說:“你在學校里怎么吹牛啊。”
期間,也有一些善良的同學支持她,但這部分同學很快就會被欺凌王女士的大多數人所孤立,甚至一些正義的同學也會被打入到被欺凌對象的隊伍中。在這種輿論壓力、心理壓力、現實壓力的高度擠壓下,王女士出現了抑郁傾向,多次企圖自殺,一度休學,最后勉強畢業。在她自己寫的一篇帖子里,說到醫生給她開了一袋子阿立哌唑片,而這種藥是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的。
順利起訴!隱忍九年后終于拿起法律武器
艱難地熬過高中時光后,王女士本以為一切都會過去,沒想到這段噩夢居然一直延續了將近十年。她說,不管玩什么軟件對方都能追過來,比如懷孕了,逛逛懷孕的論壇,就被人認了出來。對方就復制王女士高中時“出名”的那種惡意帖子,說這個人以前高中的時候就“炫富”“奇葩”,各種黑歷史就都貼了出來。
不論是在微博、知乎甚至母嬰網站,總有一個或一群人陰魂不散地把當年惡意攻擊的帖子復制過來甚至再次夸大。記者在多個帖子里可以看出,這群屏幕背后的人是歲數漲了德行不見得漲,使用了一些更加不堪入目的淫穢詞語攻擊王女士。這甚至屢次讓王女士的客戶對她產生誤解,嚴重影響了王女士的工作。
去年3月份,忍無可忍的王女士聯系到了微博上的知名法律博主“邏格斯logics”,決定拿起晚拿了9年的法律武器。王女士認為,這背后最賣力的推手,就是當年在學校貼吧上瘋狂詆毀自己的同學蔣某。目標明確,沒想到一開頭還是遇到了難題。王女士說:隱隱是感覺可以打官司的,但是行動起來很難。跑派出所,派出所說沒法立案,因為你不知道發帖人的名字就沒法立案。去法院起訴人,人家又說沒名字怎么立案啊,也是不受理。王女士感到各部門像踢皮球一樣,讓她很絕望。
幸好,在這位有豐富法律經驗的微博用戶“邏格斯”的指導下,王女士的維權行動終于逐步邁上了正軌。邏格斯說,根據法律規定,應該先起訴網站。比如他在知乎發的帖子,就起訴知乎。所以之前王女士給知乎打了很多電話發了很多函,知乎卻以維護用戶隱私為由拒絕提供。可結果她一起訴,那邊就馬上把發帖人的手機號碼提供過來了。
那么,得到了發帖人注冊時填寫的電話,又怎么證明這就是蔣某的電話呢?邏格斯就建議王女士去營業廳給他充十塊錢話費,就能看到他的名字,弄清楚到底是誰。果然,王女士通過營業廳查到,這確實就是那個一直長期黑她的人。
證明了發帖人就是蔣某,王女士在邏格斯的支招下,最終順利完成了起訴。
王女士去派出所報案,說有人誹謗,派出所卻說誹謗罪是一個自訴案件,不受理。但邏格斯表示,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它足以構成治安案件。派出所警察就向他們的上級匯報了一下,終于作為治安案件正式立案了。同時,警方調取了對方的身份信息,王女士得以順利起訴。
被告被判三個月拘役“我希望更多的人勇敢站出來”
固定證據、起訴網站、證明身份、報警立案、法院起訴,這其實是法律早就給大多數受害者鋪好的維權道路。邏格斯說,這些都是法律中明確規定的,可惜的是,很多人看不懂或者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些內容。但是在法律領域,這種案件其實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只要你那邊一發帖,我這邊一公證,被告人是跑不掉的。
日前,溫嶺市人民法院對此案的刑事部分宣判,判處被告蔣某三個月拘役。王女士說,由于她只起訴了知乎,沒有起訴百度貼吧,所以法院只計算了知乎上的閱讀量,這影響了量刑。對此,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岳屾山律師認為,這樣看來,法院的量刑比較合適。按照最高法相關司法解釋,如果達到5000次閱讀,500次轉發,那就符合入罪標準。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沒有超出太多,可能就只是輕微的處罰。如果是特別多的閱讀、特別多的轉發,才有可能量刑加重一些。
岳屾山律師認為,這個判例的更大意義在于,提醒社會、學校和家長,網絡暴力也是一種校園欺凌,它更不應該成為校園欺凌的法外之地。以往我們看到的校園欺凌很多是暴力性的,但我們常常忽略,那些在網絡上散布謠言詆毀他人名譽的事情,即便有也僅僅適用于民事侵權,擔負賠償、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年我們發現,涉及校園欺凌的案件基本上都會判處實體刑,而不是緩刑了,必須直接去服刑或者服拘役。在這種情況下,對震懾和威懾校園欺凌者,都有一定作用。
昨天晚上,王女士在微博上透露,蔣某已經決定上訴。但王女士認為,不論最終結局如何,九年后決定通過法律捍衛自己權益的她,已經是勝利者。王女士說:希望校園欺凌和網絡暴力受害者像她一樣,去維護自己的權益,不要因為別人的錯誤而毀掉自己的一生。王女士覺得,再上訴也不可能翻案的,“只不過讓我鬧心鬧心。”
原標題:被黑“500塊包夜”,90后辣媽忍九年校園欺凌后勝訴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