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考試帶上書和字典,這估計是許多小朋友的夢想。這不,夢想實現了:安徽省宣布,今年中考,安徽考生將可以把字典和教科書光明正大帶進考場。
語文考試帶上書和字典,這估計是許多小朋友的夢想。這不,夢想實現了:安徽省宣布,今年中考,安徽考生將可以把字典和教科書光明正大帶進考場。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王穎
有支持有反對,網友吵翻了——
近日,安徽省發布2022年中考方案,引發大眾關注。因為這份方案提到,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實行紙筆閉卷考試,其中語文考試允許使用正版學生字典。道德與法治、歷史實行紙筆開卷考試,允許攜帶教科書等相關資料。生物學、地理實行紙筆閉卷考試。各學科考試均不允許使用計算器。
有網友對考試時允許攜帶字典表示不理解,并堅決反對這一行為:“堅決反對中高考時候考生用字典!你干脆都開卷考試,隨便翻書得了。”還有人說:“不理解語文考試帶字典?無形中給考前檢查和監考制造了難度。”
也有網友表示支持,認為教育應該更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而非靠死記硬背。“支持,教育應該更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而不能所有的東西都靠死記硬背,大腦的儲存空間是有限的。”
還有網友表示,即使是能帶字典,考試時也來不及翻。“翻字典的時間都夠寫一道題了,慢慢翻字典,考試題目可能做不完,優秀的孩子還是會主動去背。”
語文老師淡定:
語文學習不在于多認識幾個字
南京市金陵匯文學校初中部語文老師李猛對此做法表示贊同。他說,語文學習最重要的是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而字典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如果考試寫作的時候,你想用一個非常合適和準確的詞語,但是因為不會寫,你可能會放棄,用一個不那么貼切的詞語替換,這樣就比較可惜。另外,當下人們與字典的距離越來越遠,字典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百科全書,用好字典,不僅對語文學習,對全科學習都很有幫助。因此,要鼓勵學生用好字典,和字典交朋友。
李老師說:“語文學習的意義并不在于多認識幾個字,關鍵在于理解和運用,在于創造性地表達。有人擔心這樣下去,會不會弱化學生的認讀和書寫能力,這種擔心其實沒必要,如果人們把認讀和書寫能力的弱化歸結為字典,那電腦豈不是要幸災樂禍了。”
專家點贊:
中考測評轉向核心素養,讓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
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教授袁愛國表示,安徽省的語文中考做法值得點贊,看起來這只是中考語文考試的細節安排,體現的卻是中考和高考語文測評的一種趨勢。以往,中考語文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測評,考察的是學生死記硬背的能力,比如有些地市特別喜歡考一些生僻字,這樣的試題價值不大。
“允許考生帶字典對命題者提出了新挑戰。以往的給生字注音或者根據拼音寫漢字這樣的題目出現的概率估計不會很高。命題導向從測試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轉向對語文核心素養的考察,要求命題者從情境化的學習任務中考察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袁教授說,對于學生來說,語文中考是對學生9年來語文學習的全面的測評。當前,有很多中考語文測評做得好的省(區、市)都是以語文核心素養為導向,重視考察語文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強化思維的發散性、深刻性、靈活性和創造性,中考試題變得鮮活而靈動。“帶字典進考場,字典僅僅是一個工具,更重要的是通過中考測評來體現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低,因此,當下中考和高考的改革都是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活他們的創造力,這也是新時代創新人才培養必須達成的路徑。”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美學研究專家駱冬青表示,如果命題形式合適的話,考試帶字典的做法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有時候在語文閱讀中遇到一個字不認識,很影響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如果有字典可以查一下,就可以掃除這些文字的障礙。相比于認讀能力,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學生的思維品質更重要。有時候,學生每個字都認識,并不一定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這樣的考試導向有利于讓孩子們從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轉向培養語文更高層次的能力。”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