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間先后20余次匿名誣告8名局級領導干部;累計花費數百萬元用于美容整形;先后受賄幫助20余人安排工作,16人因此解決北京戶口,11人入職北方工業大學擔任教師、輔導員或行政管理人員……7月12日出版...
十余年間先后20余次匿名誣告8名局級領導干部;累計花費數百萬元用于美容整形;先后受賄幫助20余人安排工作,16人因此解決北京戶口,11人入職北方工業大學擔任教師、輔導員或行政管理人員……
7月12日出版的《中國紀檢監察報》,在頭版刊發文章《讓象牙塔內風清氣正》,披露了北方工業大學原黨委常委、副校長沈志莉案部分細節。
沈志莉先后誣告他人20余次 花數百萬美容整形
7月6日,北京市組織高校開展“以案四說”警示教育會。
所謂“以案四說”,是指“以案說紀”“以案說法”“以案說德”“以案說責”。
會上播放了警示教育短片,主角是北方工業大學原黨委常委、副校長沈志莉。
7月6日,北京市組織高校開展“以案四說”警示教育會。圖源:“清風北京”微信公眾號
7月12日出版的《中國紀檢監察報》,披露了短片中播放的沈志莉違紀違法問題部分細節:
2006年至2020年間,因工作與他人發生矛盾,沈志莉先后20余次向中央紀委、北京市紀委、市委巡視組、市教委等多家單位進行匿名誣告,涉及2所高校及市委教育工委8名局級領導干部,對學校政治生態造成嚴重破壞。“直至組織審查期間,沈志莉才承認所謂的‘匿名舉報’是其為了發泄個人不滿,故意編造。”北京市紀委常委李威說。
喪失理想信念,高價請從事封建迷信活動的“小龍仙”“念咒畫符”、“作法祛災”;生活奢靡,累計花費數百萬元用于美容整形;對抗組織審查,召集個別老師、畢業生分批將收受的大量財物進行轉移。
利用長期分管學校人事工作的職務便利,沈志莉收受巨額賄賂,無視招聘規定、招聘條件及工作程序,先后幫助20余人安排工作,16人因此解決北京戶口,11人入職北方工業大學擔任教師、輔導員或行政管理人員。
沈志莉。圖源:北方工業大學新聞網
“沈志莉在自己管轄的‘一畝三分地’隨意弄權,‘靠校吃校’、手段多樣。”北京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楊玉香舉例說,在沈志莉的默許下,一名在校時間為零、工作經歷為零、檔案信息為零的“幽靈干部”堂而皇之地占用了北方工業大學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寶貴名額,在市紀委監委開展調查前,學校竟對此人的存在一無所知。
“我踐踏了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對不起我的那些學生,我是他們的反面教材。”警示教育片中沈志莉懺悔道,“我沒有把權力關進籠子里,權力把我關進了籠子里。”
2020年11月開始擔任北方工業大學黨委書記的繆勁翔表示:“沈志莉分管人事工作達10年之久,把這項工作變成了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獨立王國’。如果能夠嚴格限制領導干部分管某項工作的時間,定期調整分工,嚴把進人程序關,這樣的事情發生幾率將大為減少。”
北京近三年多查處高校違紀違法357人
這次特別的警示教育大會,是近半年來北京市規模最大的一次警示教育會,除主會場外另設33個分會場,首都各高校黨委書記、校長、紀委書記等620余人共同參會。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夏林茂主持會議時表示,各高校要以沈志莉案件為鏡鑒,全面對照檢視,切實抓好整改整治,充分發揮查處一案、警醒一批、教育一片、規范一方的綜合效應。
“專門組織高校開展‘以案四說’警示教育,這在北京是第一次。市委書記蔡奇要求以此推動高校黨的政治建設,保持良好的政治生態。”北京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北京市監察委員會主任陳雍在發言時說,據初步統計,2017年監察體制改革以來,全市紀檢監察系統查處的高校領域違紀違法案件共涉及357人,高校領域違紀違法問題存量不少、增量仍有發生,必須高度重視,舉一反三,引以為戒。
除通報沈志莉案外,大會還梳理分析了近年來高校領域發生的一系列典型案例,從中提取共性問題,要求參會黨員干部對照檢視、長鳴警鐘。北京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高校系統召開警示教育會,既是落實中央紀委五次全會部署、堅持“三不”一體推進的重要舉措,也是進一步拓展執紀審查“后半篇文章”的廣度和深度、分級分類做實警示教育的有力抓手。
“這場警示教育會用身邊事警醒身邊人,開得非常及時,對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推動高校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意義。”中國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馬懷德說。
“作為專門聯系高校的監督檢查室,在工作中我們發現,部分高校全面從嚴治黨存在薄弱環節,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我們將不斷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檢查,持續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北京市紀委監委第七監督檢查室主任徐航說。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