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飛為女兒班上同學檢查視力。每月匯總全班同學的自測視力值,每學期集中檢查兩次視力,統計不良檢出率、新發病率,為有視力下降趨勢、輕度近視的同學制定干預方案……浙江一名眼科醫生三年來持續為讀小...
潘飛為女兒班上同學檢查視力。每月匯總全班同學的自測視力值,每學期集中檢查兩次視力,統計不良檢出率、新發病率,為有視力下降趨勢、輕度近視的同學制定干預方案……浙江一名眼科醫生三年來持續為讀小學的女兒所在班級制定“護眼”計劃,并為全班學生建視力檔案。
“小學高年級是預防近視的重點,護眼工作我會一直做下去,目標是爭取小學階段全班不新增近視人數。” 9月3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眼科中心副主任醫師潘飛在接受采訪時告訴澎湃新聞,女兒開學讀四年級,目前全班34名同學6名近視,占17.5%,比例遠低于全國小學生近視人群占36%的平均水平。
據國家衛健委4月發布的數據,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53.6%,其中6歲兒童為14.5%,小學生為36.0%,初中生71.6%,高中生81.0%。在小學和初中階段,近視率隨著年級升高快速增長,小學階段從一年級的15.7%增長到六年級的59.0%,初中階段從初一的64.9%增長到初三的77.0%。
潘飛為女兒班上同學檢查視力。“視力好壞不僅影響學習,還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青少年近視,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潘飛說,2016年女兒進入一年級,在班主任建議下,他將全班同學的視力保護攬了下來,第一次家長會就進行了一場護眼講座,并制定了全班的護眼計劃。
這份計劃以科普教育為基礎,預防干預為內容,目標是降低視力不良率,具體措施包括每學期開學、期末在校兩次視力檢查,學生每月在家自測并上報數據等。
“根據數據,對有視力下降趨勢、輕度近視的學生,我會針對性地提出措施;對邊緣視力的學生通過視覺評估做出近視預測,找出引發近視的具體因素,加以干預;對已出現視力低下的同學,提醒家長及時帶孩子就醫。“潘飛表示,頻繁監測數據就是為“早防、早控、早治”。
關于如何在家自測視力,潘飛在家長會、家長微信群中也給予指導,如張貼“標準對數視力表”的高度、距離,檢察時的照明度等。
“全班家長都很配合,三年來沒有一名家長漏報自測數據。”潘飛告訴澎湃新聞,老師、學校還運用班會、家長會、黑板報、微信等進行防近視宣傳;根據他提出的提高教室照明光環境質量的建議,家委會更換了教室投影儀LED燈管。
根據潘飛的統計,目前女兒班里的34名同學,視力在1.0以上的25人,0.8~0.9的3人,0.8以下的6人,“這6名同學有2名是一年級就已經近視,4名是新增近視,度數最高的200度。他們都按時到醫院復查,并選擇了合適的配鏡方案矯正、控制。”
1、近距離看書、做作業30~40分鐘,遠眺10分鐘,讓眼睛充分放松。
2、非學習目的電子產品使用,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超過1小時。
3、每天參加戶外運動(接觸自然光,有陽光照射)1小時,多放風箏,打羽毛球、乒乓等。
4、握筆姿勢要正確,手指握在筆尖上方一寸,能看到筆尖。
5、讀寫姿勢要正確:坐端正,眼睛與書本保持一尺,胸部與書桌保持一拳。
6、不要躺在沙發、床上看書看電視,不要在強光下或弱光下看書,不要在公交車上看書,不要邊走路邊看書。
7、臺燈使用:(1)色溫4000K左右;(2)光源穩定無頻閃;(3)面光源,增加光的均勻度,減少眩光;(4)高的顯色指數(Ra) ;(5)無藍光危害;(6)臺燈放在書桌左上角45度,能全部照明課本。
8、使用可調整高度的學習桌椅,用護眼臺燈,加開房間燈,給予適當的房間照明亮度。
9、避免長劉海,及時治療倒睫、上瞼下垂。
10、飲食注意事項:
① 多吃含膠原蛋白、葉黃素的食物,如豬皮豬蹄,西蘭花、胡蘿卜等。
② 不要攝入太多甜食,特別是空腹不要吃甜食。
③ 少吃零食,避免偏食,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動物肝臟等。
11、保證睡眠:小學生每天10小時以上,初中生每天9小時以上。
12、彈鋼琴等會引起近視加深,近視的孩子盡量不要選擇彈琴。
13、醫學驗光后科學配鏡,特別應及時驗配有周邊視力控制作用的鏡片(角膜塑形鏡、周邊離焦控制鏡片等)。
14、定期視力檢測,必要時行醫學驗光檢查,建立屈光發育檔案。
15、青春發育期是長個兒的時候,也是近視度數長得最快的時候,家長要隨時觀測,視力復查頻率應三個月一次。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