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與信息技術的交叉融合正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競逐的戰略要地。為推進腦科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開拓腦機接口這一前沿領域的未來疆域,南京大學“腦機智能成像與生物通訊實驗室”誠邀博士后研究人員加...
腦科學與信息技術的交叉融合正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競逐的戰略要地。為推進腦科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開拓腦機接口這一前沿領域的未來疆域,南京大學“腦機智能成像與生物通訊實驗室”誠邀博士后研究人員加盟,攜手開啟科研新征程。
一、實驗室簡介
本實驗室由南京大學中科院院士鄭海榮領銜,聯合南京大學在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物理、生物技術等領域的深厚學科優勢,南京鼓樓醫院豐富的臨床資源,以及相關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創新中心力量,搭建起獨特的跨學科研究平臺。實驗室圍繞重大前沿目標,聚焦前瞻性、基礎性研究,致力于腦機接口、腦信息生物成像、神經網絡活動信息解碼、神經編碼與神經調控、類腦智能計算、生物醫學人工智能等多個關鍵領域,旨在推動腦機智能成像與生物通訊領域的技術突破和臨床應用。
二、團隊負責人簡介
鄭海榮,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醫學成像科學與技術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主任,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腦機智能成像與生物通訊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醫學成像技術與儀器設備、腦機接口、聲學/磁學生物物理。主持完成了國家基金委重點、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中科院戰略科技先導專項和國家重大科研儀器專項等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擔任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主持完成我國首型號高場超導磁共振成像裝備研制及超聲輻射力彈性成像技術系統,分別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三、研究方向
01腦信息生物成像
探索新型跨尺度全腦成像技術,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靈敏度,實現對大腦結構和功能的高精度可視化,為腦功能解析以及腦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關鍵依據。
02神經網絡活動信息解碼
運用先進的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從腦電、腦成像等多模態信號中解碼神經活動信息,深度解析大腦的工作原理及神經機制,研發神經編碼機理啟發的視覺信息處理及通訊技術,為神經科學研究和應用開拓全新視野。
03腦機接口系統與醫療應用
研究神經元之間的信號編碼方式,開發有效的物理/化學神經調控技術,融合智能算法發展新型腦機接口系統,為腦科學研究和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提供新的策略和變革性技術。
04類腦智能芯片與系統
利用新興材料與器件,開發類腦智能芯片與系統,實現生物腦電信號的多通道、長時、低功耗的智能采集、智能處理與無線傳輸等功能,為腦電等神經科學的研究提供全新硬件技術。
05生物醫學人工智能
將人工智能技術與腦成像、神經信息處理相結合,設計新型智能模型架構實現圖像的自動分析和診斷以及腦網絡重構,推動腦網絡與醫學影像技術的智能化發展。
四、招聘條件
01、已獲得或即將獲得生物醫學工程、電子信息、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神經科學、物理學、材料科學、醫學影像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特別優秀者可放寬至40周歲。
02、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在相關領域以第一作者發表過高水平學術論文。
03、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能夠獨立開展科研工作。
04、對腦機智能成像、類腦智能計算及生物通訊領域具有濃厚的興趣,具備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五、薪酬待遇
01、在站期間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基礎薪酬,將依據取得的科研成果進行動態薪酬調整。享受醫院職工同等科研獎勵。博士后研究人員在站期間提供公寓住房或給予住房補貼。
02、支持申請國家和地方各類科研項目及人才計劃,入選各類博士后人才計劃者按規定享有政府資助,同時疊加享受單位原薪酬福利待遇及相關配套支持。
03、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和實驗平臺,配備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專業的技術人員,保障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
04、鼓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實驗室將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
六、發展前景
01、博士后在站期間表現優秀者,可優先推薦相應職位。
02、將有機會與國內外頂尖科研團隊和專家開展深度合作研究,拓寬學術視野,提升學術影響力。
03、通過實驗室的科研項目和臨床實踐,助力積累豐富的科研和臨床經驗,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七、應聘方式
請將個人簡歷(包括教育背景、科研經歷、發表論文、獲獎情況等)、研究計劃和兩位推薦人的聯系方式發送至郵箱:njglyybsh@163.com,請【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郵件主題請注明“腦機智能博士后應聘-[姓名]”。我們將對申請材料進行嚴格審核,并擇優通知面試。
歡迎有志于在腦機智能成像與生物通訊領域一展身手的優秀人才加入我們的團隊,共同為推動科學前沿發展和造福人類健康做出貢獻!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