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院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華北大學中國歷史教研室,1956年正式建系,1978年復校后重建歷史系和清史研究所。2005年組建成立歷史學院,下設歷史系和清史研究所;2013年10月增設考古文博系。2024年,清史...
歷史學院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華北大學中國歷史教研室,1956年正式建系,1978年復校后重建歷史系和清史研究所。2005年組建成立歷史學院,下設歷史系和清史研究所;2013年10月增設考古文博系。2024年,清史研究所被納入卓越的教研中心序列,實行相對獨立的機構設置與運行管理。
歷史學院系教育部國家文科基礎學科(歷史學)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擁有中國史、世界史和考古學3個一級學科點。其中,中國史學科為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涵蓋了6個碩士點和6個博士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中國古代史及中國近現代史為國家級重點二級學科。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2024-2025學年秋季學期博士后招聘公告》(詳見http://postdoctor.ruc.edu.cn/tzgg/bebff8824a10461481bebde2aa7b3f2c.htm),現就歷史學院2024-2025學年秋季學期博士后招聘工作通知如下:
一、應聘條件
1.年齡:一般應為35周歲以下。
2.一級學科:一般應跨學校或跨一級學科,對于特別優秀者,可適度放寬進入本單位同一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限制。
3.原則上不招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
4.滿足國家博士后招收基本條件的前提下,還應具備以下條件:
(1)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或研究機構新近博士畢業生,且獲得博士學位一般不超過3年。擬進站的應屆博士畢業生申報時須已滿足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的基本要求,原則上應在2025年3月前獲得博士學位證書。
(2)具有良好的學術背景、較強的科研能力,近五年在海內外知名學術刊物,以獨立作者、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訊作者身份發表過高水平學術論文。
二、申請流程
(一)網上申請
1.申請者在中國博士后網上辦公系統完成個人注冊。
(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auth/login.html)
2.申請者填寫相關信息,并打印表格。具體步驟如下:
(1)點擊“個人注冊”,填寫信息,完成注冊;
(2)注冊成功后,使用注冊名和密碼登錄,選擇“流動站招收博士后進站申請”,填寫、提交申請信息;
(3)申請者根據提示進入“新申請”,提交后及時“查看審批結果”,如被駁回,請及時進入“未完成申請”,根據駁回意見修改并再次提交;
(4)申請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流動站,應點擊“流動站”,依次選擇中國人民大學→學院(系)→流動站(一級學科)(所申請的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務必填寫準確,申請各個研究機構的申請人,請與研究機構確定所選進站學院(系)、流動站及二級學科);
(5)認真錄入個人完整數據,在數據錄入完整后系統可自動生成表格,申請者可直接打印《博士后申請表》(請務必認真選擇遷戶事項,即戶口是否遷至北京)。
(二)提交材料&參加遴選
1.申請人提交材料。申請者將書面材料提交至流動站所在學院(系),發送相應材料電子版至學院(系)聯系郵箱。(材料清單可登錄學校人才辦通知頁面查看:http://postdoctor.ruc.edu.cn/tzgg/bebff8824a10461481bebde2aa7b3f2c.htm)
2.學院按要求統一組織評審遴選。
3.學校組織專家評審,確定擬錄取人員。
三、申請材料提交時間
請符合條件且有意申報我院博士后的人員最晚于11月22日(周五)下班前,將需提交的書面材料郵寄至歷史學院辦公室,郵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大街59號中國人民大學人文樓324;收件人:李老師;電話:010-82501796。并將電子版材料發至郵箱。學院不接受除EMS郵寄、順豐郵寄以及本人提交以外的任何提交方式。
學院遴選的具體時間和形式后續另行通知。
四、聯系咨詢
聯系人:李老師
聯系電話:010-82501796
聯系郵箱:historypostdoc@ruc.edu.cn
學院崗位及合作導師崗位詳情:中國人民大學2024-2025學年秋季學期博士后擬招收項目一覽表(學院崗位)
序號 | 用人單位 | 導師/導師組 | 一級學科 | 運營方向 | 崗位類型 | 工作地點 |
1 | 清史研究所 | 胡恒 | 中國史 | 中國清史南方研究院 | 先鋒博士后 | 江蘇常熟 |
2 | 歷史學院 | 呂學明、李梅田、王曉琨 | 考古學與博物館學 | 京津冀考古通州中心 | 先鋒博士后/科研博士后 | 北京 |
中國人民大學2024-2025學年秋季學期博士后擬招收項目一覽表(合作導師崗位)
序號 | 用人單位 | 導師/導師組 | 一級學科 | 研究方向 | 項目名稱 | 崗位類型 | 工作地點 |
1 | 清史研究所 | 華林甫、胡恒、丁超、蕭凌波、趙逸才 | 中國史 | 歷史地理學 | 《<本草綱目>地名研究》 | 先鋒博士后 | 北京 |
2 | 歷史學院 | 邱靖嘉 | 歷史學 | 科技史 | 基于史學方法與數理分析交叉路徑的金《大明歷》研究 | 科研博士后 | 北京 |
3 | 歷史學院 | 郭雙林 | 中國史 | 中國近現代史 | 近代中國平民主義研究 | 先鋒博士后 | 北京 |
4 | 歷史學院 | 李梅田 | 考古學 | 中亞考古 | 隋唐五代壁畫墓與中古文化變遷研究 | 先鋒博士后 | 北京 |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