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摯歡迎海內外優(yōu)秀人才加盟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助力智能科學與技術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
一、研究所簡介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自動化所)成立于1956年,以智能科學與技術為主要定位,是中國科學院率先布局成立的“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研究院”的總體牽頭單位,是我國最早開展類腦智能研究的國立研究機構,也是國內首個“人工智能學院”牽頭承辦單位。
六十多年來,一大批海內外優(yōu)秀學者匯聚自動化所,在復雜系統智能集成、模式識別、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語音語言信息處理、類腦智能、智能機器人、智能系統和智能芯片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學科優(yōu)勢和技術特色,具有從原始創(chuàng)新、核心關鍵技術研發(fā)到技術轉移轉化的完整智能技術創(chuàng)新鏈。
當前,緊密圍繞國家人工智能戰(zhàn)略,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挑戰(zhàn),自動化所確立了“自主進化智能”的核心發(fā)展目標,“類腦智能與機器人系統”“多模態(tài)認知智能系統”“博弈決策智能系統”三大主攻方向,并牽頭建設了懷柔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的“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中國科學院香港創(chuàng)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chuàng)新中心。
面向未來,自動化所將依托北京、香港兩地,深度參與北京科創(chuàng)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建設國際一流的科研機構,打造智能科學與技術國際創(chuàng)新發(fā)源地與人才高地。
誠摯歡迎海內外優(yōu)秀人才加盟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助力智能科學與技術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
二、招聘方向及專業(yè)要求
本次招聘主要面向社會在職人員及留學回國人員。
從事工作方向與領域: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復雜系統基礎理論、智能博弈與決策、游戲AI算法、機器學習、強化學習、智能機器人、神經生物學、類腦認知計算、腦機接口、人機交互、復雜系統控制、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信號處理、圖像處理、視頻分析、智能系統架構、智能交通、大數據平臺研發(fā)、芯片機構設計、云計算研發(fā)、計算仿真、FPGA與集成電路IP設計、高速硬件電路設計、IC前端(數字)驗證、嵌入式開發(fā)、Java開發(fā)、C++開發(fā)、大數據挖掘、Python開發(fā)、前端開發(fā)、項目管理等。
招聘專業(y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控制科學與工程類、信息與通信工程類、電子科學與技術類、機械工程類、電氣工程類、生物醫(yī)學工程類、儀器科學與工程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數學類、生物學類等相關專業(yè)。
三、應聘條件
1.獲得工學、理學、醫(yī)學等博士學位,或優(yōu)秀的碩士學位獲得者;
2.專業(yè)基礎知識扎實,英文讀寫能力較強;
3.有相關項目經驗者優(yōu)先,在重要核心刊物上發(fā)表過論文優(yōu)先,有發(fā)明專利者優(yōu)先;
4.身體健康,積極上進,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四、相關待遇
1.工作地點相對靈活,可以選擇北京中關村或懷柔、香港和南京等地區(qū);
2.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協助安排子女入學(托),完善的五險一金社會保險和補充醫(yī)療保險、就醫(yī)綠色通道等福利;
3.提供職工就餐補助、帶薪年假、年度健康體檢及各類福利津貼等;
4.配套完善的職業(yè)發(fā)展體系和培訓體系,提供出國留學和海外名校訪問、深造機會;
5.豐富多彩的職工集體活動,健全的工會保障系統,如法定節(jié)假日慰問、結婚生子慰問、生病住院慰問及各類文體活動、集體療養(yǎng)、年終聯歡等。
五、簡歷投遞方式及咨詢方式
具體職位列表,請查看附件崗位目錄。可針對具體崗位進行投遞。郵件主題及簡歷均命名方式為“姓名+職位名稱+人員歸屬部門+高校人才網”。簡歷請?zhí)峤?/span>pdf版本。也可以進行海投,郵件主題及簡歷均命名為“姓名+專業(yè)名稱+學校+高校人才網”。
所有郵件除發(fā)送聯系人郵箱以外,均須一并抄送hr@ia.ac.cn
簡歷投遞截止時間為:2023年4月13日24:00
聯系人:張老師
辦公電話:010-82544652
企業(yè)微信號:請查看附件2(無需加好友,直接留言提問即可)
更多招聘請關注“自動化所人事”(搜索“zdh195610”)
附件1:《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2023年度社會招聘崗位目錄》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fā)布者為準。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fā)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fā)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