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電信”)是國有特大型通信骨干企業,注冊資本2131億元人民幣,資產規模超過9000億元人民幣,年收入規模超過4900億元人民幣,連續多年位列《財富》雜志全球500強,多次被...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電信”)是國有特大型通信骨干企業,注冊資本2131億元人民幣,資產規模超過9000億元人民幣,年收入規模超過4900億元人民幣,連續多年位列《財富》雜志全球500強,多次被國際權威機構評選為亞洲最受尊崇企業、亞洲最佳管理公司、亞洲全方位最佳管理公司等。2012年以來,中國電信已連續九年獲得國務院國資委年度經營業績考核A級企業稱號;自2017年國資委黨委開展中央企業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以來,中國電信連續四年獲得最高“A”等級;自2018年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以來,中國電信連續三年獲定點扶貧工作成效評價最高等次“好”。
中國電信是全球大型的領先的全業務綜合智能信息服務運營商,擁有全球技術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和寬帶互聯網絡,具備為全球客戶提供跨地域、全業務的綜合信息服務能力和客戶服務渠道體系。截至2021年5月31日,中國電信寬帶互聯網接入用戶規模約1.93億戶,移動用戶規模約3.61億戶,固定電話用戶規模約1.12億戶,IPTV用戶規模約1.38億戶,移動電話、有線寬帶、天翼高清、物聯網、固定電話等各類用戶總量達10.7億戶。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擁有四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號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一向高度重視各類優秀人才的引進與培養。自2008年以來,中國電信已經相繼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以及北京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重慶郵電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中南大學等國內重點高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逐步加強和拓寬人才引進培養、教育與校園信息化及產學研等多領域的合作。2011年,中國電信啟動“優秀高校畢業生培養計劃”,每年在集團層面選拔1000人以上規模的優秀高校畢業生進行系統培養,為企業發展儲備經營管理和業務技術等各類人才,促進員工與企業的共同成長。2015年,中國電信在連續4年組織開展暑期實習生項目的基礎上,啟動春季實習季。2016年,中國電信啟動新員工職業導師制項目,并結合中國電信實際,在以新進大學生為主體的范圍內,已持續6年推廣運作新員工職業導師制項目,該項目于2018年榮獲ATD卓越實踐獎。2017年,中國電信實現實習生常態化招募,為廣大在校學生提供更多社會實踐機會。
時值盛夏,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攜下屬分子公司和專業機構,正式啟動2022年度校園招聘活動,面向國內外普通高等院校誠聘英才。
一、招聘對象
1、本次招聘活動主要面向2022屆國內外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的本科生、碩士生及博士生。
2、2021屆國內外普通高等院校畢業未就業的本科生、碩士生及博士生也可投遞,具體以各分子公司崗位應聘資格的要求為準。
二、招聘崗位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及所屬分子公司發布招聘崗位主要類別有:市場、銷售與服務、產品、企業信息化、網發建設、網絡維護與服務支撐、研發以及綜合支撐(行政文秘、法律、財務審計、人力資源管理等)等八大類崗位。
三、招聘崗位工作地點
主要分布在全國各省(區、市)的城市、縣區及鄉鎮。具體工作地點詳見招聘信息。
四、招聘流程
1、網上報名
請登錄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網站——“招賢納士”專欄(http://www.chinatelecom.com.cn/zp/)查看招聘信息,并進行網上申請。各分子公司的具體崗位報名截止日期略有不同,具體情況詳見各分子公司公告。
2、校園宣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校園宣講的具體形式(線上云宣講或線下宣講)和行程安排,請以官方網申平臺“校園宣講”版塊和公眾號通知為準!
3、組織筆試面試
除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集中組織的秋季招聘、春季招聘線上統一筆試外(部分單位參與,以后續通知為準),本次招聘由中國電信集團所屬分子公司根據招聘計劃,自行組織筆試面試。各單位將根據簡歷篩選情況,安排學生參加筆試、面試。我們將通過電子郵件或短信方式進行通知。您也可以通過中國電信招聘網站查詢各分子公司的筆面試通告。
4、通知及簽署三方協議
中國電信集團所屬分子公司根據篩選及筆面試成績情況,確定錄用名單,并通知學生簽署三方協議。各單位具體通知簽署協議的時間,將根據校園招聘進度情況確定。
以上流程及信息若有變動,敬請關注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招賢納士”專欄(http://www.chinatelecom.com.cn/zp/)、前程無憂合作網站(http://campus.51job.com/chinatelecom2022/)和中國電信校園招聘微信公眾號(搜索“中國電信校園招聘”或“中國電信校招速遞”),瀏覽最新的校招信息。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