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人才強市”戰略,強化黨政領導干部隊伍源頭建設,經研究,決定面向部分重點高校選聘黨政青年人才,有關事項公布如下:一、選聘對象1.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2.一流學...
為深入貫徹“人才強市”戰略,強化黨政領導干部隊伍源頭建設,經研究,決定面向部分重點高校選聘黨政青年人才,有關事項公布如下:
一、選聘對象
1.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
2.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畢業生。
注:選聘對象本科須為一流大學或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全日制畢業生。選聘對象不含定向、委培、獨立學院、專升本、非統招或在職攻讀學歷學位的學生,本市機關事業單位在編在職人員和大學生村官不得報考。
二、選聘人數
計劃選聘10名左右,其中男、女生原則上各占一半。具體選聘名額根據報名資格審查入圍人數確定,原則上資格審查入圍人數與選聘人數比例不低于3:1。
三、選聘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思想政治素質好,事業心責任感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2.大學本科生為199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碩士研究生為1992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為1989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3.學習成績優良,專業知識扎實,原則上本科及以上各階段必修課程無重修或補考現象,各教育階段學籍檔案齊全,具有國家認可的相應學歷、學位證書,應屆畢業生應如期畢業并取得相應學歷、學位證書。
4.具備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
5.遵紀守法,未受過刑事、黨紀、政紀、校紀等處分。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四、選聘程序
1.報名。應聘人員需于2019年12月31日前將報名材料(掃描文件)發送至靖江市委組織部人才科郵箱(jjzzbrck@163.com),報名材料包括《2020靖江市選聘黨政青年人才報名表》及相關證明材料(詳見附件《報名須知》);也可攜相關材料到靖江市委組織部人才科(靖江市陽光大道1號靖江市行政中心15樓1518室)進行現場報名。
2.資格初審。市委組織部對照基本條件及相關要求對報名人員信息進行資格初審,根據初審結果確定面試入圍名單。資格初審中,優先選擇建設規劃、金融商務、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社會治理、生態環境、黨的建設等大類緊缺專業人才進入面試,優先選擇成績排名靠前的學生進入面試。
3.資格復審與面試。面試前,考生須提交各類材料原件。凡提供虛假材料的,取消面試資格。面試采取面談和無領導小組討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面試時間和地點另行通知,對來靖參加面試的外地籍人員統一安排住宿)。
4.體檢。面試結束后,根據得分高低按照與選聘職位人數1:1.5的比例確定體檢人選(同分跟進)。體檢參照《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進行。體檢前,已經工作的考生,需提供單位同意報考證明后,方可參加體檢。
5.政審與研究確定。體檢合格的,由市委組織部組織政審,研究確定擬聘用人員名單。
6.公示與聘用。擬聘用人員名單在靖江黨建網、靖江人才服務網公示。公示結束無異議的簽訂《畢業生就業協議書》,于2020年8月前辦理聘用手續。其中,2020年應屆生且未就業的,與其簽訂《畢業生就業協議書》,畢業后,學生憑學歷學位證書原件、報到證簽訂聘用合同,辦理正式聘用手續;已簽訂工作合同的應屆生和已參加工作的往屆生,須憑《解除勞動合同證明》領取《錄用通知書》,在《錄用通知書》指定時間內報到,辦理正式聘用手續。
五、培養管理
1.靖江市黨政青年人才的選聘和培養管理,由中共靖江市委組織部具體負責。
2.選聘人員編制為財政全額撥款事業性質。
3.對選聘人員實行為期兩年的集中培養。第一年安排至市級機關綜合部門進行見習鍛煉,第二年安排至重點產業園區、鄉鎮(街道)進行輪崗鍛煉。集中培養期間,人事關系掛靠靖江市青年人才儲備中心;集中培養期滿后,根據個人表現、崗位適應及專業特長等情況,定崗分配至相應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對見習期滿考核不合格或集中培養期滿不服從組織安排的人員,解除聘用合同,人事關系轉入人才服務機構,由其自謀職業。
六、紀律與監督
選聘工作貫徹“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相關結果及時在靖江黨建網、靖江人才服務網公布,接受紀檢監察部門和社會監督。
監督電話:0523-84890969(中共靖江市紀委、靖江市監委第五派駐紀檢監察組)。
七、政策解釋
本簡章由中共靖江市委組織部負責解釋。
咨詢電話:0523-89181518(中共靖江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科)。
附件:1.2020年靖江市選聘黨政青年人才報名表
2.報名須知
3.相關高校名單
中共靖江市委組織部
2019年11月15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