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建成教育強市,實現優質均衡發展。實施系列惠教利師政策,解決優質學位供給不足問題,推動城鄉校際發展,實現優質帶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全市組建中小學(幼兒園)教育集團...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生動展現江蘇在教育強國建設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探索實踐,全面宣傳各地各校奮力打造“公平共享、全面多樣、開放融合、卓越創新”教育樣板示范高地、扎實推進高標準教育強省建設的新作為新舉措,“江蘇教育發布”開設專欄,展示江蘇教育系統積極助推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生動圖景、鮮活經驗和典型案例。
今天,來看泰州經驗——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加快建設教育強市
近年來,泰州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優質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最好的資源、最強的改革、最大的關愛支持教育,先后推出教育優先優質發展18條、基礎教育14條、職業教育17條、優教5條、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系列惠教利師政策,加大優質資源供給、提升教學質量、深化教育改革、建強教師隊伍,高質量教育體系逐步形成,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滿意度不斷上升。
突出優質均衡的發展導向,全力保障“學有優校”。促進教育公平關鍵在補齊短板、提升品質,辦好每一所學校,回應群眾對優質均衡教育的期盼。近年來,我們致力于做足增量,破解優質學位供給不充足問題。推動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決扛起教育優先發展的政治責任,把加快學校項目建設、強化優質資源供給作為重中之重,建立教育規劃、學校布局、學位供給與生源數量變化相匹配的動態調整機制。“十四五”以來,累計投入110.97億元,新(改、擴)建學校157所,新增學位7.73萬個。致力于優化存量,破解城鄉校際發展不均衡問題。加大城鄉中小學(幼兒園)共同體建設力度,健全城鄉學校幫扶激勵機制,強化優質帶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打破校際、城鄉和市(區)邊界,賦予教育集團(共同體)更大的人事、經費和資源自主權。全市組建中小學(幼兒園)教育集團135個,參與集團化辦學比例87.72%,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農村校、薄弱校實現全覆蓋,骨干教師交流比例37%,名校名師的引領和輻射作用日益彰顯。致力于提升品質,破解教育內涵發展不豐富問題。發揮創建引領作用,在學前教育階段開展優質園創建,省優質園覆蓋率85.11%,連續8年位列全省第一,興化市入選教育部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提升實驗區。樹立正確教育價值標桿,在義務教育階段培育新優質學校,在高中教育階段開展星級創建及高品質示范高中、特色高中建設,全市四星級高中23所(占比67.6%),3所高中入選省高品質示范高中建設立項學校,省泰州中學高分通過首批現場考核評估。
突出立德樹人的目標導向,全力保障“學有優教”。牢固樹立教育質量觀,創新培養機制、深化評價改革,為新時代人才培養筑牢根基。緊盯教學質量提升,建立教研員與學科質量捆綁考核機制,每季度召開課堂教學改革現場會,常態化開展全市中小學校教學視導并實現全覆蓋,完善教學基本規范,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完善作業管理機制,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將作業管理納入學校辦學評價,讓作業布置有標準、優秀作業可評價、作業評改有要求、作業質量有管控。深入實施“雙減”,“5+2”模式課后服務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和有需求學生兩個“全覆蓋”,建設“樂學泰州”實境教育資源地圖,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48個案例分別入選教育部、省落實“雙減”典型案例。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探索“強基計劃”創新后備人才培養路徑,優化普通高中特長生招生政策,努力為每一名學生發展提供適合的教育。積極探索小初高一體化貫通培養模式,引入優質教師和課程資源,致力構建有突出潛質學生早期發現、及時培養機制,服務國家人才自主培養戰略。加強科學教育,落實省中小學實驗教學合格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學校標準實驗室或科技教育實驗場館建設,配齊配足實驗人員及實驗設施。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鼓勵基層首創,明確6個改革實驗區,所轄市(區)“揭榜掛帥”,著力破解城鄉一體化、創新人才培養等關鍵領域體制機制問題,用兩年左右時間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成果。深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積極推進音樂、美術中考改革,加強勞動教育評價,以評價改革推動完善“五育并舉”體制機制。
突出教師第一的價值導向,全力保障“學有優師”。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高素質教師隊伍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我們在中小學教師招聘與優秀教育人才引育上打破條框束縛,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教師隊伍,以人才優勢謀求質量優勢。真金白銀引才獎優。2021年以來,各級財政累計新增投入38.71億元專項用于提高教師待遇,并參照公務員綜合考核標準建立同步增長機制。在發放過程中強調差別化,重點向一線教師和班主任傾斜,體現多勞多得、績優多得。深入實施“鳳城英才計劃”等惠師政策,通過發放“購房券”、采取“一事一議”“一人一策”等方式,全市引進各類優秀教育人才超百人。統籌組織教師公開招聘,加大競賽學科和緊缺學科教師招引力度,增加校園招聘頻次、比例并向重點師范院校畢業生傾斜。深入實施“銀齡優教”計劃,充分發揮老教師和退休教科研訓人員作用。精準有力提能強質。依托“泰州市教育科學研究中心”,深化泰州教育名家和學科領軍人才培養,近3年新增蘇教名家培養對象4人、省特級教師19人、正高級教師63人,“名特優”教師隊伍持續壯大。探索取消教科研訓部門職稱比例限制、達法定退休年齡延退女教師不占崗位職數等辦法,3年共釋放100多個高級教師崗位,緩解編制、崗位資源緊缺矛盾。每年統籌20個高級教師崗位,不占學校職數,專項激勵優秀青年教師脫穎而出。與省內外重點師范院校合作,開辦在職教育碩士“泰州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實招硬舉嚴管厚愛。堅持嚴管與厚愛并重,落實師德教育第一課制度,推行局長訪校長、校長訪教師、教師訪學生“三訪”制度,持續治理有償補課、以教謀私等師德失范行為,全面構建教育、宣傳、監督、獎懲、考核相結合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舉辦形式多樣的“禮贊教師”活動,覆蓋所有教育崗位,涉及不同階段教師,讓所有教師體會到職業的尊崇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刻把握教育強國建設面臨的新形勢,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扎實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全力以赴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本文作者系泰州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 萬永良)
來源:江蘇教育報
編輯:王筱
審核:崔婕 王素娟
在教育強國建設中走在前做示范
(點擊詞條回顧系列內容↓)
【答卷】
牽線搭橋通四方 產學研用做文章
生動描繪全面育人“新圖景”
打好體教融合“組合拳” 構筑全員參與“新常態”
在興農強國新征程中勇擔使命
江蘇攜手非洲,結出職業教育合作累累碩果
響亮回答新時代“育人三問”
讓優質教育成為群眾“看得見的風景”
教育之強支撐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
【實踐】
南京:答好“公平普惠”“優質均衡”時代命題
無錫:“三堂”構建教師發展新格局
常州:以“雙創”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
泰州:探秘科學“泰”有妙招
淮安:點亮關愛之光
揚州:為學生成長注入新動力
連云港:“山海課堂”展現思政育人新氣象
宿遷:努力實現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跨越
蘇州:教育數智化轉型的蘇州實踐
東南大學:瞄準真難題,項目制育人助力企業“大步快跑”
【筆談】
南京:省會擔當 教育先行 奮力推進南京教育現代化走在前做示范
南通:聚力基礎教育擴優提質 推動現代化教育高地南通新實踐再攀新高
常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位發展
揚州:“四項行動”為學生終身發展注入核心素養
連云港:緊扣守正創新主題 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 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連云港新實踐作出教育貢獻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