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時發現新問題、警惕新變種,填補法律漏洞,使監管有法可依、處罰有理有據近日,202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名單陸續公布。據媒體報道,當下考研培訓市場亂象叢生,眾多考研培訓機構打著...
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時發現新問題、警惕新變種,填補法律漏洞,使監管有法可依、處罰有理有據
近日,202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名單陸續公布。據媒體報道,當下考研培訓市場亂象叢生,眾多考研培訓機構打著“高分上岸”“獨家資料”“保過協議”的旗號吸引考生。然而,虛假宣傳、資質成疑、維權無門等問題頻出,所謂的“考研秘籍”,實則是隱形的陷阱。不少懷揣考研夢想的學子不僅錢財受損,還耽誤了寶貴的備考時光。
考研培訓亂象必須引起重視,這不僅關乎考生個人切身利益,更影響教育公平與社會誠信根基。對于考生而言,考研是改變命運、追求學術理想的重要途徑,他們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將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投入到備考中。培訓機構的虛假宣傳和劣質服務,不僅讓考生的經濟付出打了水漂,還會令其因受騙陷入慌亂、焦慮的情緒中,備考節奏被打亂,可能還會影響其身心健康。從社會層面看,當“高分經驗帖”淪為盜用素材,當“保過協議”變成文字游戲,當“獨家資料”披上“捷徑”面紗,某些知識付費服務可能變為欺詐工具。這不僅擾亂了教育市場的正常秩序,還會降低公眾對教育培訓機構的信任度。亂象背后,是監管滯后與市場失靈的疊加效應,整治考研培訓市場、保障考生合法權益迫在眉睫。
規范考研培訓市場,斬斷灰色產業鏈、破解維權難題,需多方協同發力。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時發現新問題、警惕新變種,填補法律漏洞,使監管有法可依、處罰有理有據。市場監管部門要強化責任擔當,加大執法力度,嚴格審核考研培訓機構的辦學資質、嚴查無證經營,對無資質辦學、違規招生等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加強對培訓機構宣傳內容的審查,對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的行為予以懲戒;針對考生反映強烈的“退費難”問題,可借鑒預付費監管模式,要求機構設立資金存管賬戶。同時,建立跨部門聯合監管機制,打破信息壁壘,提高監管效率。
教育部門可推動建立全國考研輔導機構白名單,將師資認證、課程內容、退費記錄等納入信用評價體系。社交平臺、電商平臺等企業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對入駐商家合法資質的審核和管理,對考研培訓相關廣告、推廣信息進行嚴格把關,對存在虛假宣傳、投訴較多的機構及時進行下架處理,同時,完善用戶舉報機制,暢通維權渠道,履行好風險防范、監督檢查、產品下架等方面的配合義務。此外,司法系統也可以開辟教育維權綠色通道,破解考生維權無門的困境。
考生自身更要提高警惕,全面防范可能存在的風險。在選擇培訓機構時,要擦亮雙眼仔細查驗其資質,不輕易相信夸大宣傳,簽訂詳細服務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上好“備考服務保險”;遇到問題及時通過合法途徑維權,積極維護自身權益。與此同時,高校也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管理,規范校內考研培訓行為,對違規開設輔導課程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
考研是人生的重要選擇,考研培訓市場應是助力考生逐夢的“加油站”,而非收割考生的“彎月刀”。唯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監管合力,才能讓考研培訓市場更加健康。
(作者朱紅系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