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目前煙臺大學共有64個本科專業,覆蓋文、理、工、法、農、醫、經、管、教、藝10個學科門類,34個專業類別,形成了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格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翟元昊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及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年)的通知》(教高函〔2025〕3號),煙臺大學申報的智能材料與結構、數字人文、數字媒體藝術3個普通本科專業以及法學、英語等17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順利通過教育部備案。
據了解,目前煙臺大學共有64個本科專業,覆蓋文、理、工、法、農、醫、經、管、教、藝10個學科門類,34個專業類別,形成了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格局。
煙臺大學
智能材料與結構專業
專業簡介
智能材料與結構是一門融合材料科學、人工智能、控制工程及力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新工科專業,致力于培養適應智能制造國家戰略需求的高端復合型人才。
本專業依托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山東省一流學科,2022年ESI全球排名前1%),以“智能材料-高端裝備”為核心特色,聚焦智能材料結構功能一體化與系統集成,重點服務智能終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電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專業課程體系強調“基礎理論+工程實踐+創新應用”三位一體,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強化學生對智能材料結構設計、智能材料性能分析、智能驅動與傳感技術等核心技能的掌握,培養具備解決智能制造領域復雜工程問題能力,兼具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和團隊協作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面向國家“智能制造”強國戰略和山東省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需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新質生產力的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要求,掌握智能材料與結構領域的基礎理論、跨學科知識(材料、物理、力學、人工智能)及工程實踐能力,能從事智能材料與結構設計、工藝開發、系統集成及工程應用的高素質人才。畢業生能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高端裝備等領域,勝任材料研發、結構設計、生產管理及技術革新等工作,富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核心課程
材料科學基礎、智能材料概論、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結構力學、智能材料分析測試方法、智能材料制備與加工、智能材料與結構系統。
煙臺大學
數字人文專業
專業簡介
數字人文是2022年被教育部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的新專業。作為人文學科和計算機學科深度融合所衍生的新專業,數字人文專業以數字方法與各類文化的交叉領域為對象,系統地研究數字方法與人文相結合的普遍規律。
數字人文專業培養的學生具備人文素養與數字技術應用與創作的實踐能力,能夠在文化、旅游、傳媒及信息技術等多領域就業,可以從事數字資源開發利用、數字化展覽策劃、文化創意設計、影視動漫數字內容創作、數字文旅項目開發以及新媒體相關技術工作。
專業培養目標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專業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熟悉人文科學與計算機科學的交叉領域,掌握數字人文普遍規律、數字人文理論體系,能夠開發數字人文產品,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兼備,具備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系統思維能力,富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核心課程
數字人文導論、數字美學、數字媒體藝術概論、漢語基礎與數字應用、數字人文與歷史地理、數字化與文學經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據庫系統基礎、數據結構、Python語言、數據分析與可視化、數字攝影、音視頻制作、數字媒體設計與應用等。
煙臺大學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專業簡介
數字媒體藝術是一門涉及藝術、技術和設計的交叉學科,旨在培養能夠運用計算機進行交互設計、影視特效、虛擬仿真等工作的應用型藝術人才。
煙臺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用校企共建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終身學習的意識。主要學習內容包括數字動畫藝術、數字影視藝術的創作原理、理論和實踐、項目實訓、創意思維等相關課程。學生將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掌握數字媒體藝術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能夠就業于動畫、環境藝術、廣告、游戲、影視、教育、娛樂等多個領域的設計、制作、運營、管理工作。設有數字動畫和數字影視兩個方向,配備拓展現實、動作捕捉數字實驗室。以“產教融合、校企一體化協同教學”為理念,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行業需求融入教學體系,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準確對接。
專業培養目標
立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面向數字藝術產業升級需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數字媒體藝術理論、技術及創作規范,具備跨媒介創意表達、技術轉化及項目執行能力的專業人才。
核心課程
制片管理、表演藝術、動畫運動規律、三維動畫基礎、數字媒體視頻產業概論、智能媒體創作、導演素養、影視特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