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始建于1998年,現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四個本科專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學術學位型)、“電子信息(計算機技術領域)...
學院簡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始建于1998年,現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四個本科專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學術學位型)、“電子信息(計算機技術領域)”(專業學位型)兩個碩士點。擁有教育部卓越工程培養計劃專業、國家留學基金委優秀本科生留學資助專業、山東省特色專業和省一流專業。2022年,學院與英國知名國立綜合型大學——Ulster大學合作開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開啟國際化辦學。
師資隊伍
學院擁有一支高素質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05人,專任教師9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41人,碩士生導師38人,博士49人,外籍教師2人。博士化率為55%,32%的專任教師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近年來,學院堅持引培并舉,不拘一格延攬優秀學者和高水平博士。學院獲批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特色實驗室、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3個獨立科研平臺,作為合作單位獲批1個省工程研究中心,2個省軟件工程技術中心,擁有3支省高校青創團隊,1人獲省杰青資助,1人獲省政府特貼,2人獲青年泰山學者。
科學研究
學院擁有模式識別與機器學習、軟件工程與智能計算、智能媒體分析與檢索、智能系統及應用共4支科研團隊,在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形成特色和優勢。近五年,學院教師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近20項,省部級項目32余項,科研經費1000余萬元;發表高水平論文數量大幅提升,第一/通訊作者發表論文330余篇, 其中《柳葉刀·數字醫療》等WOS學科影響因子前5%的期刊論文、JCR一區、二區論文8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20余部,授權發明專利40余項,其中國際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150項;獲省部級、廳局級科研獎勵30余項;承辦了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能會議、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視覺專委會CCF-CV走進高校報告會等全國性學術會議。
平臺建設
學院擁有山東省高校人工智能與行業軟件工程研究中心1個,是山東省智慧城市協同創新中心、山東省智能建筑技術重點實驗室、山東省綠色建筑協同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的核心成員,并與國家超算濟南中心、山東國欣頤養集團、浪潮等單位建立深度合作關系,開展學科平臺的持續建設工作。學院擁有計算機原理、軟件工程、計算機網絡、綜合布線、系統集成、多媒體技術等9個功能實驗室和2個研究與創新實驗室,所轄計算中心擁有1個服務器機房,9個云桌面機房,2個高性能PC機房,1000余個機位,自建學院圖書閱覽室,擁有計算機專業書籍1萬余冊。
人才培養
學院在校生約1760人。學院堅持以“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自主學習及創新能力強、適應國際化競爭環境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構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1+2+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成為山東省信息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學院獨創的“一心雙環”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中心”,以課程融合、競賽 、團隊、產教融合、創客空間為“內環”統領,以制度、導師、經費、氛圍、組織為“外環”支撐,對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提升效果顯著。
科技競賽
學院著重豐富學生知識結構,夯實學生專業基礎,加強教學實踐環節,增強學生創新意識。打造三級四類學科競賽體系,以賽促學,通過一系列的課外科技創新活動,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在全國“挑戰杯”系列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比賽中,屢獲佳績。以2023年為例,學院學生在科技競賽中獲省部級以上獎勵239項,其中國家級43項,省級196項,在“挑戰杯”競賽中榮獲省級金獎,實現新突破。
學生就業
近年來,學院就業形勢良好,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大批學生進入了百度、京東、滴滴、北京中訊、大連華信、NEC、浪潮、中孚等公司工作;一批同學保研或考入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山東大學等知名學府攻讀研究生;眾多同學考取公務員、選調生等;若干名學生自主創業,創辦的企業產值過億,取得巨大成功。學院連續多年被評為“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校園生活
學院教工排球賽奪冠
招生專業介紹
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基本學制:4年;學歷層次:本科;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專業概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山東省特色專業、教育部和山東省兩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主要學習計算機硬件與軟件基礎知識,注重計算機應用系統軟、硬件開發能力培養,形成了“注重基礎、強調實踐、面向前沿”的辦學特色。目前設有計算機系統及應用、網絡與信息安全兩個培養方向。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知識,掌握計算機軟硬件理論及系統設計、實現、開發和應用方法,掌握網絡與信息安全基本理論、知識、技能與方法,具備計算機相關行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工程技術能力,具備規劃、設計、管理與維護計算機網絡系統能力,具備扎實的實踐技能和較強的創新意識,具備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在信息相關產業單位從事計算機工程應用和系統研發工作、網絡工程設計與實施、網絡安全維護及相關軟件開發、具有一定行業國際視野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程序設計基礎、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離散數學、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操作系統、軟件工程、網絡操作系統、算法分析與設計、編譯原理。其中,計算機系統及應用方向專業課主要包括電路電子學、計算機體系機構、匯編語言與接口技術、嵌入式系統設計、嵌入式Linux軟件開發等;網絡與信息安全方向專業課主要包括網絡設備配置與管理、網絡規劃與設計、應用密碼學、網絡安全技術、網絡編程技術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政府機關、科研院所、金融、電信等部門和系統集成公司、軟件公司等高新技術企業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各項工作,也可報考本專業或相近學科領域等計算機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其中計算機系統及應用方向學生畢業后可從事計算機系統軟件和硬件相關領域的開發、設計、研究、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工作;網絡與信息安全方向畢業生可從事網絡工程的設計與實施、網絡安全系統設計及應用研發、網絡安全保障、網絡管理與維護、網絡應用軟件系統開發等相關技術與管理工作。
專業特色:在人才培養中強調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理論與實踐并重,軟件與硬件并重,跟蹤計算機技術產業發展方向,產學研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開發實踐能力、團隊協作精神與學習創新等職業素養。
2、軟件工程專業
基本學制:4年;學歷層次:本科;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專業概況:軟件工程是一門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構建和維護有效的、實用的和高質量的軟件的學科。軟件技術已經成為社會前進的基礎和動力,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更多新的、更好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娛樂方式,包括改善人們的健康、安全和出行等。當前的新興技術都離不開軟件技術的支持,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
軟件工程專業設有企業應用開發和互聯網應用開發兩個培養方向,企業應用開發方向側重于企業級應用軟件的系統架構設計與開發,以及基于云計算的分布式軟件設計與開發。互聯網應用開發方向側重于互聯網應用軟件的前端架構設計與開發,以及面向互聯網應用的數據存儲和測試技術。主要培養軟件開發工程師、軟件測試工程師、技術支持工程師和軟件研發主管。
培養目標:適應社會和軟件產業需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較強的軟件系統設計和實現能力,能夠在各行業信息化領域從事軟件的建模、設計、開發、測試、管理、服務、研究等工作,具有良好工程意識、職業道德、創新意識和終身學習能力的軟件工程領域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程序設計基礎、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離散數學、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軟件工程、軟件項目管理、軟件建模與設計、軟件測試基礎、算法分析與設計、Web開發基礎、Java Web 應用開發。在方向特色課程方面,企業應用開發方向課程有:框架編程技術、移動設備軟件開發、云計算與微服務;互聯網應用開發方向課程有:互聯網應用測試、互聯網數據存儲、前端技術架構。
就業方向:通過學習計算機基礎、軟件建模、軟件測試、軟件項目管理、軟件開發方法和技術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了解本專業及相關學科的知識、技能,能在配有信息技術部門的各類企事業單位或信息咨詢、軟件開發等高新技術企業從事軟件設計、開發、測試、管理和服務工作,也可繼續攻讀本專業和相近專業碩士或博士學位。
3、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
基本學制:4年;學歷層次:本科;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專業概況: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是計算機科學、數學、統計學等領域高度交叉融合的復合型專業,是教育部批準設立的新工科專業。該專業是以大數據為研究對象,以從數據中獲取知識與智慧為主要目的,以統計學、計算機科學及專業領域知識為理論基礎,以數據采集、處理、存儲、分析、挖掘及可視化等為研究內容的一門學科。
培養目標:該專業以培養學生數據思維、數據價值發現能力為指導思想,面向大數據產業發展對大數據研究與應用的需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與道德修養,掌握面向數據應用的數學、應用統計學、計算機科學以及應用領域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具備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大數據復雜工程問題分析處理能力、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在大數據系統研究、開發、部署與應用等相關領域,運用大數據的采集、存儲、處理、分析與挖掘、展示與應用等專業技術,從事相關應用領域內大數據系統設計、開發與維護、大數據分析與處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程序設計基礎、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面向數據科學的程序設計、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數據采集與集成技術、大數據技術原理與應用、Spark原理與應用、 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大數據可視化技術與應用、算法分析與設計、Java Web應用開發、應用統計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以在政府機構、工業、互聯網、教育等領域從事大數據研究、管理、應用開發等工作,畢業五年后能夠成為大數據架構師、大數據分析師、大數據挖掘工程師或大數據應用開發工程師等。畢業生也可以繼續攻讀計算機相關專業或相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4、人工智能專業
基本學制:4年;學歷層次:本科;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專業概況:人工智能專業是戰略新興專業,采用科教融合、產學協同的創新育人模式,設置多學科有機融合的課程體系,融會貫通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培養具備人工智能研究與開發能力、能夠解決人工智能領域復雜問題的創新型高素質人才。
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具有堅實的數理基礎和認知科學、信息科學相關知識,系統掌握人工智能領域基礎理論和方法;具有運用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與方法,設計有效的技術解決方案并能從事相關應用研究與開發的能力;具備良好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素養,對人工智能關鍵領域的前沿技術以及相關行業發展有深刻理解。注重培養學生具有人工智能與土木建筑、城市規劃等專業方向知識交叉和應用的能力,并能解決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技術問題。培養學生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終身學習能力和開拓創新精神,能夠在企事業單位以及政府機關從事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教育和管理等工作,成為具有創業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且具備一定國際視野的應用型高級人才。
主干課程:人工智能概論與倫理,人工智能程序設計基礎,機器學習,神經網絡與深度學習,最優化方法,高等數學、離散數學,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數字圖像處理,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計算機視覺,計算機網絡,自然語言處理,多媒體信息檢索理論與技術,人工智能前沿技術專題,人工智能安全,智能建筑與城市計算,智能化建筑概論。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以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相關產業中從事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開發、部署和應用等工作;可以在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教育機構和科研院所等從事人工智能教育、管理、咨詢等工作;未來能夠在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中發揮領軍作用,并有潛力成長為國際一流工程師、科學家或企業家。畢業生也可以繼續攻讀人工智能、電子信息、計算機相關專業或相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來源:山東建筑大學本科招生)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